[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农民变成“新农人” 手机变成“新农具” 直播变成“新农活” 流量变成“新农资”
大村镇打造“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推动“土特产”出村出圈,带动村集体和百姓增收

“小院落”搭起共富“大平台”


   “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里的实景AI无人直播间。
  □文/图 本报记者 梁玉鹏

  9月14日,西海岸新区“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在大村镇正式揭牌。
  “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位于大村镇西南庄村南,以“木耳书记”王本顺为先锋带头人,通过跨村联营方式,打造集“土特产”推介、专业团队直播、集中培训实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共富院落”,依托农村电商直播新兴业态,将农民变成“新农人”、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流量变成“新农资”,推动“土特产”出村出圈,真正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该院落正式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就业200余人,带动村集体、百姓增收300余万元,促进土特产销售600万元以上。
功能齐全
农特产品“站C位”

  “大家好,我是西海岸新区大村镇院前村党支部书记王本顺,欢迎大家进入我的直播间。”当天上午,“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里不断传出“木耳书记”王本顺的声音,记者看到,十几平方米大小的直播间内,王本顺和直播助手站在手机前卖力地向观看直播的网友介绍各种农特产品,一旁的客服人员则是守在电脑屏幕前,一边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一边监测实时数据流量和成交订单情况。
  “目前,像这样的直播间,我们‘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一共有四个,现在三个不同类型的直播间正在同时直播,互不干扰。”王本顺告诉记者,除了自己的常规带货直播间以外,另外两个直播间分别是实景AI无人直播间和“村嫂当主播”巾帼电商孵化计划实操直播间。“这个实景AI无人直播间是我们借助AI技术特别打造的,里边的直播内容有我的声音介绍,场景则是两名工作人员打包面粉,这个声音是我提前录制的,依靠AI技术智能组织直播话术,介绍场景内的产品信息,这种直播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一部分新人主播没有经验、面对镜头说不出来话的问题。”王本顺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除了设备齐全的直播间外,还设有“土特产”选品展厅、直播带货集中培训教室、直播沙龙、共享直播间、“木耳书记”工作室等空间,打造集“土特产”推介、专业团队直播、集中培训实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共富院落”。
  “这是我们的‘土特产’直播选品区,目前共计50余种产品。我们将其总结为‘提花菇酿’。‘提’指的是阳光玫瑰、妮娜皇后、夏黑等提子类葡萄;‘花’指的主要是牡丹、芍药;‘菇’主要包括香菇、木耳等食用菌;‘酿’主要为各类酒品。”院落首席运营官徐浩恺向记者介绍,“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是新区土特产展销平台,在做好大村本地“土特产”文章的基础上,也在辐射带动周边镇街的农产品销售。例如六汪的蜜薯干、张家楼的啤酒、宝山蓝莓、琅琊明日叶等。
盘活资源
跨村联营谋共富

  谁能想到,装修时尚、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的“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的前身,是一处闲置多年的养鸡场。
  院落由西南庄村盘活520平方米闲置鸡棚,向“创优村”浓香山村开放共富场景,实现了跨村联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盘活了村庄闲置资源,集体经济得到增收,更为重要的是新村之间集合优势资源打通了脉络,为跨村联营提供了新方案,为集体经济增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镇域经济共富提供了新样板。”西南庄村党委书记丁连国说道。
  据介绍,整个直播院落的运营,是由院前田园合作社负责,合作社每年向西南庄村和浓香山村支付固定收益。合作社与村民实现共赢,村民向合作社提供农产品,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村民可以依托直播院落,参与直播培训、直播带货。
  “听说今天直播院落正式揭牌启用,特地来看看,因为我现在对直播带货特别感兴趣,也想尝试通过这种方式来售卖自家种的红薯产品。”青岛玖益丰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理赵媛媛在现场看得格外认真,她告诉记者,自己和“木耳书记”王本顺之前就有过合作,看到网络直播带货市场广阔,有着充分产品货源的她,今年想自己尝试直播带货。“通过观看他们的直播现场,感觉直播比自己想象中要难很多,刚才也了解到这个直播院落会开展直播相关培训课程,我也想报名参加学习,为自己直播带货打打基础。”赵媛媛笑着说。
  目前,“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打造的集中培训教室可容纳150余人同时参加培训,可组织不同规模的电商直播培训班。直播院落正式启用前,这里就已经开展了6个班次的培训,培训学员230余人次。
创新模式
“龙马院景”好风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
  大村镇作为新区面积最大、自然村落最多的镇街,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异的自然禀赋,形成了以“粮菌畜鲜、花果药茶”为特色的农产品名片。“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的正式揭牌则是该镇进一步用好“数字流量”,拓宽“土特产”销售渠道的生动体现。
  “我们将院落的共富实现路径总结为6个数字:1个机制,即跨村联营机制,2个平台,是线上直播平台和线下活动基地,3种功能,分别是专业团队直播、‘土特产’推介、集中培训实训,4个转变,是指农民变成‘新农人’、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流量变成‘新农资’,通过凝聚‘村、企、民、社、才’5大主体,最终实现‘农人’培育有方法、资源盘活有实效、特产销售有渠道、农民就业有保障、集体增收有门路、产业发展有方向的6大效益。”大村镇党委书记任双平表示,前期,大村镇通过招引高校博士等科研人才,打造了“博士农科”共富院落,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聚焦军嫂群体创业需求,打造“柒艾晓筑”共富院落,共同谱写双拥共建新篇章,通过总结一系列院落创办经验,提出“先锋人才+特色院落+富民产业”的发展路径,创新打造“龙马院景”共富模式,真正让“小院落”成为推动人才集聚、产业提质、村民增收的“大平台”。
  自“龙马院景”共富模式推行以来,已成功盘活建设用地6亩,引进3辆无人驾驶快递车,吸引7名本土优秀人才回乡创业;累计开展直播320余场,惠及23家农业园区,上架50余种农产品,销售总额达到300余万元。
  下一步,大村镇将坚持改革创新,跟进推广一批特色鲜明的共富院落集群。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拓宽发展路径,扩大共富效应,携手绘就“一院一产一景、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以“龙马院景”带动实现“共富愿景”。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