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获丰收!黑土地上种出“新区大米”
◆八年前,青岛盛客隆集团在黑龙江延寿县种下一片水稻试验田,如今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7360亩
◆创新种植模式种出绿色生态大米,经过加工的近3000吨新鲜优质大米7天内将直达新区市民餐桌

金黄的稻米不一会儿便装满运粮车。

新鲜的稻米颗粒饱满,捧在手里便是丰收最好的见证。

脱壳抛光后的大米晶莹剔透,口感软糯香甜。

□文/图 本报记者 王雪
东北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无数生命的奇迹。而如今,这片神奇的土地又与西海岸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6年,青岛盛客隆集团跨越2000公里,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种下一片2000多亩的水稻试验田,与当地农业企业、合作社探索标准化绿色种植、保护价统一收购的水稻种植模式,让西海岸新区的先进种植技术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一举获得成功。如今,盛客隆粮食生产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扩大到7360亩,基地内水稻喜获丰收,进一步丰富了新区市民的“米袋子”,在保障新区优质粮食供应的同时,展现了新区企业在农业领域探索新质生产力的成果。
9月26日,记者赶赴延寿县,一睹广阔黑土地上的壮美丰收图。
缘起>> 捕捉需求,黑土地大米搬上新区市民餐桌
驱车行驶于无垠的稻海之间,金色的波浪随风起伏,宛如一幅流动的金色织锦,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丰收盛宴,每一缕稻香都缠绕着希望的芬芳,每一声机械的轰鸣都是对丰收的颂歌。
在延寿县盛客隆粮食生产种植基地的稻田里,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一簇簇饱满的稻穗被快速卷入收割机内,收割、脱粒、输出等工序一气呵成,所过之处留下辙印和秸秆。站在田垄边,稻香扑鼻,看着一簇簇饱满的稻穗被迅速卷入收割机的怀抱,青岛盛客隆集团董事长姜科勤满脸笑意。
“要把黑土地里最新鲜的大米搬到新区市民的餐桌。”早在2015年,姜科勤便有了在延寿县种水稻的想法。如此广袤的黑土地,为何独独选择了延寿县?这源于他对市场的敏锐感知力。原来,一位老太太到盛客隆门店买米时,拿着从大米包装上剪下的生产地址给售货员看:“我想买这个地方产的大米,好吃。”姜科勤好奇地上前一看,牢牢记下了“延寿县”这个名字。
盛客隆集团销售的大米,经历了产地从南到北、种类从圆粒到长粒的变迁,一直走在消费市场的前沿。“随着全民‘大健康’时代的到来,我们希望为消费者找到一款绿色、生态大米。”“延寿县生产”让姜科勤有了思想上的转变:从“大米搬运工”变成“大米种植户”,从源头上把控品质和食品安全。
立即动身,姜科勤带领盛客隆集团粮食科成员前往黑龙江省延寿县考察。他发现,延寿县位于亮珠河、蚂蚁河两条水系交汇处形成的三角形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黑土层深达50厘米,全年无霜期约为171天,灌溉水源水质优良,河流中途无工厂污染,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具有种植水稻得天独厚的地理、日照及水资源条件,整个县域被授予“中国绿色商品粮种植基地”的称号,是生产优质高端水稻的理想之地。“难怪这里生产的大米好吃,延寿县可以说是黑土地中的‘大熊猫’。”前往延寿县考察后,姜科勤认定了这个中国优质香米之乡。
于是,青岛盛客隆集团与当地龙头农业企业双丰米业有限公司强强联合,签订合作协议,在延寿县建起了自己的粮食生产种植基地。
今年是盛客隆集团在延寿县种植水稻的第8个年头。凭借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盛客隆集团让延寿县的黑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年基地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了7360亩,预计收获稻米近5800吨,将为新区市场提供近3000吨优质大米。这些稻米颗粒饱满、色泽诱人,每一粒都蕴含着黑土地的深厚底蕴和新区企业的创新智慧。
种植>> 创新模式,“稻鸭原生”种出绿色生态大米
行走在基地内,稻田埂上的标牌可以清晰看到种植户的姓名、种植品种等信息。基地建立以来,盛客隆集团在当地聘任3名懂水稻种植的技术员,对基地种植户进行统一技术指导,确保水稻的标准化、生态化种植。
基地技术总监于殿义不仅是水稻种植的老把式,还曾是一名村支书,有着与村民沟通交流的丰富经验。整个水稻生长期内,他和其他两名技术员都奔波在稻田和种植户之间,了解每一片稻田的生长状态,遇到种植技术问题第一时间给予种植户指导和帮助。“每天走路一万步打底,多的时候能走两万多步。每一片地种了啥品种、需要注意啥问题,我们都了如指掌。”于殿义说。
“我们严格把控水稻种植流程,确保使用有机粪肥,不用除草剂等化学投入品,人工除草、除虫。如果夏天来基地,你还能看到鸭子在稻田里捕蚂蚱、吃青草呢。”于殿义骄傲地介绍着基地的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他告诉记者,“稻鸭原生”是一种古老的种植稻谷的方式,鸭子在稻田间游动,清理田间和稻田上的杂草虫子,当鸭喙触碰到水稻植株时,还会间接刺激植株的硬度和韧性,从而增强水稻的生长。
“这也是我们基地生态环保种植理念的最佳印证。”双丰米业总经理李显峰笑道,完全靠自然生态循环的“稻鸭原生”种植模式成就了天然营养。“这是基地的农事记录,每一项操作都登记在册,有迹可循。”翻开基地的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只见种植、植保等详细流程一一记录在册,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的完美结合,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更保证了水稻的绿色、生态品质。
“在这个基地,我们引进国内国际优良水稻系列品种,大力实施良种工程,不断创新种植方式,以有机养殖形成的粪肥为作物施肥、提供营养,采用生物及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并辅以人工除虫。”青岛盛客隆集团粮食科负责人王凯介绍,从品种选育、肥料选用、田间管理,到科学收割、精深加工、配送销售,集团打造了独立、可控的产业链条,正向追踪、逆向溯源,实现对粮食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有效监管,为消费者提供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生态粮食。
加工>> 保证口感,新加工的大米7天内直达新区
除了技术上不断创新,盛客隆集团还在经营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热情,促进农民增收,还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活力。
“我们从当地种植户手里租赁土地,让种植户按照我们的统一标准种植,最终我们再给出统一保护价收购稻米,在延寿县加工之后将成品大米全部运往新区市场。”王凯向记者介绍,盛客隆集团对基地农户的收购价比国家收购价固定高0.1元/斤,保护价格的实行为当地种植户提供了稳定销路,体现了新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
“一吨稻米不到半小时就能收完,我种的六七垧稻子一点也不愁收。”48岁的宋延军是基地的种植户之一,站在地头上的他笑眯眯地看着收割机来回穿梭,感慨这一年的丰收。“我在基地有近100亩水稻,一年算下来纯收入15万元左右,从种到收都有保障。”
秋日午后阳光温暖柔和,照耀在每一粒稻谷上。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将一颗颗饱满的稻粒尽收仓中,浓郁的稻香扑面而来。在农机手熟练的操作下,水稻不一会儿便收割完成,金黄的稻米从收割机流入运粮车,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往加工车间。
在近2万平方米的生产加工厂,加工车间呈“U型”设计,从临储烘干、原粮清理、稻米脱壳,到抛光色选、包装运输,5道工序全线贯通。盛客隆粮食生产种植基地生产厂长张全告诉记者,加工过程全部采用纯物理抛光工艺,没有任何其他添加。“糙米表面还带有少量糠粉,影响大米的外观品质、储存和口感。”张全介绍说,通过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抛光”,有利于彻底去除米粒表面上的米糠,还能使米粒表面淀粉胶质化,提高大米的光洁度,既改善大米外观,同时利于保存。
“这是刚从基地收回来的稻米,我们按照品种堆放,依次进行烘干、加工,即刻就能运往西海岸新区,让市民品尝到7天内加工的新鲜大米。”李显峰说,每年基地水稻收获后便会将原米存进仓库,接到订单后按需加工,保证大米的新鲜口感。
探索>> 拓展市场,优秀原产地建起“西海岸粮仓”
让新区市民吃上来自原产地的新鲜大米,是盛客隆集团远赴黑龙江省建粮食生产基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很自豪地说,把7天之内加工的新鲜大米摆上新区市民餐桌,我们做到了。”姜科勤表示。
此次丰收为西海岸新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区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青岛盛客隆集团的成功不仅为新区其他农业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更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甘肃牛肉生产基地、新疆干果生产基地……盛客隆集团的市场版图还在继续增大。“我们还将继续尝试在全国各地优秀原产地建起‘西海岸粮仓’,把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搬上新区市民餐桌。”展望未来,姜科勤表示,他们将积极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让来自黑土地的馈赠——优质东北大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品尝新区企业的匠心之作。
“黑土育珍馐,新区播希望”——西海岸新区企业喜获东北大米丰收的喜讯,不仅是对该企业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鼓舞。在未来发展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这样的创新企业涌现出来,为农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书写中国农业新篇章。
■记者手记
丰收背后的坚持与创新
金秋时节,记者踏上了前往黑龙江省延寿县的旅程,目的地是青岛盛客隆粮食生产种植基地。这里,正是一派稻谷飘香、忙碌丰收的热闹景象: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金黄色的稻穗低垂,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丰收的喜悦。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盛客隆在这里种植了7360亩水稻,得益于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先进的技术应用,预计可收获接近5800吨稻米,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也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直观体现。
在与基地技术人员的交流中,记者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从智能监控系统的运用到精准施肥、灌溉的技术实践,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盛客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的执着追求。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探索实践上持续发力,盛客隆不仅提升了稻米产量,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加健康的食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力求原产地种植,从“大米搬运工”变成“大米种植户”,源头把控品质和食品安全,西海岸新区到延寿县近2000公里的距离阐释着盛客隆的坚持。在把牢产品安全关方面,盛客隆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从种植到加工再到运输,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一粒大米都能达到国家标准。自主研发新型有机肥、采取“稻鸭原生”种植模式……长久以来的各项举措,都是盛客隆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虑。正如青岛盛客隆集团董事长姜科勤所说:“要把我们的饭碗装满自己的粮食。”
春种秋收,始于希望,结于丰盈。希望的田野中、金灿灿的收成上,写满了耕作之辛、丰收之喜、劳动之荣光。站在丰收的稻田边,记者深感自己见证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丰收,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青岛盛客隆粮食生产种植基地的丰收是科技与创新的结果,是坚持与担当的体现,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