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织就民生“幸福网”
胶南街道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多元共治为抓手,蹚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左:胶南街道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中:李家洼子经合社常态化开展“小马扎议事会”。
右:居民积极参与“德育乡村”积分兑换。
□本报记者 祁璟 本报通讯员 吕瑞峰
“兑换大米需要40个积分、面粉需要29个积分、食盐需要2个积分……”近日,在西海岸新区胶南街道李家洼子经合社“德育乡村”积分兑换现场,志愿者热情地为居民介绍道。截至目前,胶南街道已在16个经合社推行“德育乡村”评价体系,共有4000余户居民踊跃参与,累计存储积分10万余分。
这是胶南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胶南街道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多元共治为抓手,用好党建这根“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绣”出了一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幸福图景。
“红色引擎”驱动基层党建新发展
党员中心户服务“零距离”
“咱们小区新建了5处电动自行车棚,可以直接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既方便又安全,以后就不要在家里或楼道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了。”在水城路社区象沟头安置区,党员中心户李刚正忙着挨家挨户走访。
“居民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可以直接拨打党群连心卡上的电话,党员中心户会及时帮助解决问题。”虎背山路社区党委书记管富世说道。
据了解,为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胶南街道完善“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建立党员中心户包联微网格机制,推选出363名党性意识强、群众威望高、乐于奉献的党员担任党员中心户,积极开展民情收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帮办代办等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共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7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20余次,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小区业委会当好“大管家”
“阳光一号小区有居民1500余户,以前‘众口难调’的事儿特别多。自从小区成立了党支部、组建了业委会后,在党支部和业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居民的满意度显著提升。”水城路社区党委书记刘兵兵说。
为解决物业领域突出矛盾问题,胶南街道探索出“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工作全过程领导”的治理实践新路径。阳光一号小区业委会成立后,成效斐然。在环境卫生方面,阳光一号小区业委会督促物业加大整治力度,确保小区道路整洁、垃圾清理及时;在设施维护方面,业委会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对小区9号楼的楼顶进行修缮,让居民不再为楼顶漏水而困扰;在资源盘活方面,结合小区公共资源管理规范提升行动,围绕“清、收、管、用”,盘活闲置服务用房2处,打造党群服务站和“邻里时光”综合活动中心,构建了小区居民“5分钟生活圈”。
“基层善治”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一站解纠纷绘就新“枫”景
“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设立专门热线电话、邮箱,精选多名调解能手作为专职调解员,让群众矛盾诉求解决‘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胶南街道矛盾调解中心工作人员李金海说。今年以来,共受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件。
据了解,胶南街道积极优化现场接诉、平台转诉等5项工作流程,成立36个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调解专家库,擦亮“尚法胶南”法治品牌,培育打造“金兰工作室”个人品牌调解室,有关做法在全市推广。
“马扎议事会”越议越暖心
李家洼子经合社有农户400余户、耕地2000余亩、农用机械160余台。“这些农用机械随意停放在房前屋后的道路上,不光看起来乱,我们进出也不方便,能不能找个合适的地方,把这些农用机械放一块儿?”居民李彩杨在小马扎议事广场上提议。大家纷纷表示认可,并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最终,李家洼子经合社打造了一处农用机械共享庭院,用于集中停放农用机械,既美观又安全。
“‘小马扎议事广场’改变了传统的居民议事场景,选择居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让经合社的大事小情可以随时商议、马上解决,成为居民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李家洼子经合社党支部书记郭胜燕说。
经合社专员助力解难题
“大报屋经合社的进出口在国道旁,居民进出存在安全隐患。我将此事上报给社区及街道相关责任科室后,仅用5天时间,就在大报屋经合社南侧开辟了新的进出口,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经合社专员庄蕾介绍道。据了解,胶南街道选派3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经合社专员,帮助经合社解决实际问题,持续擦亮“胶新你我他·情暖千万家”品牌,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民生福祉”照亮安居乐业新家园
架起连心桥拓宽就业路
“我已经50多岁了,又没有一技之长,想找份合适的工作非常难。参加了街道组织的免费面点师培训后,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家住郭家河岩经合社的杜秀芬高兴地说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胶南街道推出‘线上线下1+1招聘模式’,线上通过‘智找活’小程序实现信息数据互通共享,线下设立‘就业帮’服务驿站,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100余个,帮助12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胶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朱瑞华介绍道。此外,街道还组织辖区140余家企业与5所驻区高校成立“校地企战略合作发展联盟”,将高校人才优势和街道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充分结合,实现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就业”。
汇志愿微光让温暖如炬
胶南街道立足群众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为居民打造温暖、便捷、文明的生活环境。“街道邀请16支区级志愿服务队伍与社区、企业成立新区首个‘队社企共建联盟’,先后开展公益市集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胶南街道宣传统战团队负责人王心怡说。
此外,街道科学调整便民服务大厅窗口排布,增设帮办代办等3个专区,服务内容涵盖40余项涉企审批事项。同时,在便民服务大厅和各社区设置政务服务一体机,开设“自助办”和“视频办”两大核心功能,办事群众可通过视频连线,与行政审批工作人员实现远程沟通,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倡文明婚俗树时代新风
组织开展集体婚礼、低碳婚礼,倡树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开设新婚辅导,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胶南街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阵地作用,通过打造服务功能综合化、服务能力多元化的婚俗文化和家庭教育宣教基地,在全区率先成立“婚俗改革联盟”,建立“婚俗联盟”共建平台,打造“1+1314”(寓意“幸福一家,一生一世”)婚姻服务品牌,蹚出一条移风易俗善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