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持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助力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

“光电速度”背后的改革韧劲

  □本报记者 陈蔚
  本报通讯员 胡全福

  万达光电(青岛)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是西海岸新区半导体及光电显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项目落户两年多来,依托西海岸新区高效便捷的审批环境和贴心的主动上门服务,万达光电跑出了自己的“光电速度”:项目“拿地即开工”、项目一期从开工到投产仅用260多天、项目二期提前数月进入试运行阶段……“光电速度”的背后,是新区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审批效能上的不懈努力,也折射出新区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的斐然成就。
模拟审批助企业 “拿地即开工”
  在万达光电(青岛)生产制造基地内的青岛灿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灿恒光电”)生产车间,一批新下线的产品正在被打包装箱,准备发往下游厂家。
  万达光电(青岛)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元,集背光源、SMT贴片、模切及冲压件设计、生产、研发于一体,距离它不过千米,就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制造单体工厂——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青岛生产基地,灿恒光电主要服务于这个项目,为其提供配套产品。
  “以往,项目拿地后,需要拿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才能正式开工。而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需要准备用地批准手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条件准备情况等多种材料,手续繁琐、办理周期长。”福建万达集团青岛区域项目负责人贾海平说,“万达光电(青岛)生产制造基地项目能快速进场,新区的模拟审批模式发挥了很大作用。”
  “项目和新区签订投资协议,各项条件确定后,我们按照‘拿地即开工’1.0版本方案,容缺土地,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模拟审批。即视同企业已经取得了土地为其办理模拟许可,在企业取得土地之后,我们的模拟许可直接转为正式许可,确保项目拿地后能第一时间进场施工。”区集中审批中心负责人王振华说,模拟审批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出让前期时段进行手续办理,为项目开工节省大量时间。
从开工到投产仅用260多天
  为了配合京东方青岛生产基地的生产需求,万达光电(青岛)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尽力压缩建设时间,保证各条产线及时投产运行。就在项目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的时候,新区又接连推出了项目审批服务直通车、金牌服务团队、“拿地即开工2.0版”等多项审批改革措施,能够在保障项目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同步发放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施工许可,为项目开工再提速。同时,供水、供电、燃气等市政公用服务“12事合1办”解决了项目“多头跑、折返跑”困扰。
  为助力项目快建设、早投产,新区主动送服务上门,第一时间为万达光电(青岛)生产制造基地项目进行受理、审核、核准发证。在多项审批改革措施的支持下,万达光电(青岛)生产制造基地项目一期从开工到投产仅用260多天。
  “我们目前有6条SMT生产线,目前,每天的产能大概在15000片。未来,我们的生产线会增加到10条左右。”福建万达集团青岛灿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德说,当前,项目一期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竣工即投产”为企业抢来“黄金时间差”
  随着订单量的持续走高,万达光电(青岛)生产制造基地项目二期的两个车间亟须尽快投入使用。但车间投用之前,需要通过建设方、监理方等“五方验收”,然后建设单位将相关材料和申请报送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验收正式通过后,项目才能进行设备安装,如果将问题整改的时间计算在内,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
  今年5月,新区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业厂房“竣工即投产”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针对新建、改建、扩建和迁建的一般性工业厂房项目,在审批事项不减,验收标准不降的前提下,可以提前介入设备安装。这个方案的实施,为万达光电(青岛)生产制造基地项目二期投产抢来了“黄金时间差”。
  “我们组织各部门同步参与‘五方验收’,并根据‘五方验收’情况明确建设单位是否可以进行二次装修、生产设备安装、试运行等。”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四级调研员庄鑫说,在“五方验收”合格、相关部门同意,并且企业承诺不变动主体结构、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提前进行生产设备的搬运、安装和二次装饰装修,符合应急、消防、特种设备等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可以对生产设备试运行。
  “这大幅缩短了我们项目竣工与投产之间的时间。目前,项目二期的设备已完成进场安装,正在进行试运行。”贾海平高兴地说,“自签约以来,西海岸新区的各项审批政策和服务为项目开工建设节省了大量时间,我们认为在西海岸投资是正确的,投资西海岸就是投资未来。”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