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板栗“笑开口”,金秋喜丰收

六汪镇大沟新村大力发展板栗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拓宽百姓增收路


  刘勇武向记者展示刚采收的板栗。
  □文/图 本报记者 梁玉鹏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西海岸新区的广袤田野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六汪镇大沟新村的板栗也迎来了丰收季。
  “我承包这25亩山地有二十多年时间了,这些板栗树都是我种的,自从前几年给它们嫁接了优质板栗品种后,产出的板栗品质和数量比过去都有提高。”近日,记者来到大沟新村劝礼自然村村民刘勇武的板栗园时,他正忙着采收板栗。整个园区种满了板栗树,经过他的精心管理,地面非常干净,几乎没有杂草。“我们采收的都是自然成熟脱落的板栗,这样的板栗不仅味道香甜,而且口感软糯。因为地面干净,所以我们捡拾也比较方便。这些年,我们园区每年的板栗产量大约在5000斤。”刘勇武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刘勇武的板栗园四周都用铁丝网围了起来,只留下一个出入口。“我今年打算在园区饲养一部分鸡和羊,一是可以清除地面杂草,二是动物粪便也可以作为板栗树的肥料,这种立体种养的方式可以带来更多收益。”刘勇武告诉记者,园区周边有一些村民的耕地,为了避免牲畜糟蹋耕地里的农作物,所以才将整个园区围了起来。“今年,在新村党委的支持下,园区通了电、铺设了水管、连上了网络,我又将园区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为园区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刘勇武说。
  作为新区板栗的重要产区之一,大沟新村由劝礼自然村、山周自然村、大沟自然村和小沟自然村组成,这里山林茂密、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结出的板栗品质、品相、口感都非常好。
  “我们这里种植板栗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山上最大、最老的板栗树茂盛的时候,树冠的覆盖面积能达到一亩地,一棵树的板栗产量就在300斤左右。”大沟新村党委书记刘然堂告诉记者,目前全村种植板栗树的面积在2000亩左右,除了山上的老树之外,近年来,不少村民也是瞅准了板栗市场,将自己手里的山岭地都种上了板栗树,经过品种优选和精细化管理等措施,为增收开拓新路。“你看,我们这里的板栗果实饱满、色泽光亮,里面的果肉呈淡黄色,具有糯、软、甜、香的特点。”刘然堂说,随着板栗的成熟,从市区来村里采摘板栗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走在劝礼自然村,看着干净整洁的路面、错落有致的房屋,再抬眼望向不远处的青山,不禁让人神清气爽。
  “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刘然堂介绍,劝礼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以“青山翠谷礼人家”为主题,突出自然环境和传统农耕文化环境为基底,彰显山水田园、乡村美景、乡愁记忆相互交融的村庄环境,建设特色文旅山谷。顺应农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劝礼自然村还注重推动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与挖掘利用,通过保护并恢复原有的山水田园风光,挖掘和展示传统的农耕文化,让游客和村民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
  “除了板栗,我们村的农副产品也非常多,像玉米、地瓜、芋头,品质都很好。近年来,我们还引进了一些生态家庭农场等项目,进一步丰富农村产业业态。”刘然堂表示,接下来,新村将利用山区资源和特色农品等优势条件,开发一系列集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如打造徒步路线、生态采摘园、民俗体验区等,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