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两项目获评青岛市第八届教育改革创新成果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活力
□本报记者 丁一
日前,青岛市第八届教育改革成果名单公布,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数字化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区域教育新生态的西海岸实践》、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实施“三地三师协同”的智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获评教育改革创新成果。
为解决传统教育评价方式难以对学生、教师进行分类分层评价,不能有效为区域教育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等问题,新区以数字化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区域实际的教育评价实践模式。
据悉,新区全面升级信息化设备,为师生免费配备智能教学终端,智慧校园实现全域覆盖;探索实施路径,实时采集每节课教与学的行为数据,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表现,规划最优学习路径;建立学生德育发展数字广场,进行伴随式数据采集,全方位呈现学生发展状况,并建设智慧心育心理测评系统,形成心理测评报告,帮助老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以数字化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的模式,使新区的教育评价更加科学高效、直观精准,有效助力了师生、学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
中德应用技术学校是青岛中德生态园内的唯一职业院校。自园区建设以来,3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入驻,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进制造业成为支柱产业。学校与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联合园区头部企业共建共享跨企业培训中心,聚焦课程改革、认证考核等核心要素创新改革,为企业输送适应岗位新要求的技能人才。
学校携手企业,专业嵌入产业,构建了“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的校企双元主体实施、三个学习场所协同育人的机制。积极打造“三师”队伍——学校教师强化学生专业理论,训练学生基础技能;跨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师提升学生(工人)的操作能力,承担技能教学组织与评价;企业岗位师傅发挥丰富的岗位操作经验和技能优势,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该成果提升了师资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发展。截至目前,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培养的6000多名先进制造类技能人才进入园区企业就业,成为企业“机器换人”后产线装调、维保的骨干力量,15名学生被认定为“技能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