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2024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对话会举行,发布“海洋十年”中国新方案,计划每年9月举办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启动全球“蓝色循环”行动

和合共生 开放合作 向海而兴


  2024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对话会举行,发布“海洋十年”中国新方案。

  ▲6位涉海专家学者被聘为“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 □记者 李涛 摄

全球“蓝色循环”行动启动。 □记者 李涛 摄
  
  
  □本报记者 李涛

  “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
  10月24日下午,2024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对话会在西海岸新区举行,全球近500名海洋领域专家学者和机构代表参会,就东亚地区及全球各国在海洋机制建设、科技创新、生态治理、产业促进等方面深化合作展开探讨,推动各方力量共同面对机遇和挑战,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本次对话会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海洋局、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主办,“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承办,是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的重要板块之一。对话会以“‘海洋十年’ 和合共生”为主题,分为“共建”“共享”“共商”“共赢”四个主题篇章,共同交流探讨,共谋蓝色愿景,共商海洋大计,寻找“发展互补项”和“最大公约数”,从蔚蓝走向未来。
  共建
  搭建对话新平台 扩大蓝色“朋友圈”
  驼铃古道丝绸路,海上又来东亚风。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文明交流互鉴的天然平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首次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为依托,在深化海洋领域国际合作交流上先行先试、创新突破,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从理念愿景转化为实践行动,从宏观叙事的“大写意”转化为精雕细琢的“工笔画”。
  “执大象,天下往。”作为我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自发轫之时便使命在肩: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推动各国经济繁荣、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同年,中方领导人在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山东省与自然资源部签署共建平台框架协议,推动平台永久性会址落户西海岸新区,青岛论坛成为平台运作的主要载体。2024年,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升级为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成为山东唯一省部共建的海洋国际论坛。
  牢记殷殷嘱托,肩负国之重任。西海岸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水平举办7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青岛论坛锚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目标,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办会,一年一主题、一届一特色,成为丰富和发展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的生动实践。
  参会范围由中日韩及东盟10国,逐步扩大到全球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亚海洋合作研究报告》等30余篇报告重磅发布,国际涉海商会联盟等5个国际合作联盟发展壮大;高水平打造国际涉海产业交流合作和双招双引平台,引进重点涉海项目38个、总投资845亿元;举办全球海洋人才、海洋科技双创大赛,成立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9大平台,打造海洋产业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论坛构筑了海洋领域高层次对话新平台,搭起了国际经贸交流合作新纽带,打通了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新通道,深化了国际大港互惠共赢新共识,激发了海洋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成为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海内外认识西海岸、牵手青岛、投资山东的重要平台窗口。
  志合越山海,聚力共前行。今年是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升级为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的第一年,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任重道远、鼓舞人心。西海岸新区将坚定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参与全球海洋综合治理的能力与水平;积极拓展蓝色伙伴关系,打造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致力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推动建立和谐共生的人海关系。
  “希望以本次对话会为契机,与国际社会共同增进海洋福祉,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繁荣、绿色可持续的海洋,携手‘从蔚蓝走向未来’,共同谱写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工委区委常委、副区长毛军响说。
  共享
  推动高水平开放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世界上的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把目光投向对话会上的系列成果,不难解读,西海岸新区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密码”——开放。
  2017年,联合国将2021年至2030年定为“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年1月,联合国在全球发起变革性海洋科学运动——“海洋十年”行动,拉开了从海洋科技到基于海洋科技的全球海洋深度治理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海洋十年”的使命、愿景与中国倡导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
  西海岸新区抢抓联合国“海洋十年”发展契机,深化与各国海洋领域的务实合作,拓展国际海洋合作空间,成为我国首个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的地方政府。2022年至2023年,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先后在新区落户。自此,联合国“海洋十年”与经略海洋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新区之“新”的鲜明特质与“海洋十年”的宏伟愿景“情投意合”,更高水平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西海岸正迎接世界、融入世界,与世界共舞。
  使命在肩,惟有奋斗。国家发改委出台《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支持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的27条措施,均明确提出支持新区做强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等重大开放合作平台。
  以海洋为媒,拓发展之路,架合作之桥。对话会上,“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获批联合国“海洋十年”实施伙伴(DIP);“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首批共建国际机构启用,全球海洋观测伙伴关系西太区域办公室等6家涉海国际组织入驻;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会理事长、自然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占海,联合国海委会副主席、埃及国家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所长阿姆尔·扎卡里亚·穆罕默德·哈穆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院长张建民,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双主席、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詹永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丽,共6位涉海专家学者被聘为“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这些务实举措都将进一步提升“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为未来国际合作机制构建提供新契机。
  从蔚蓝到未来,西海岸新区要谋求的,是共创海洋经济增长新空间,共谋海洋务实合作新愿景,共建海洋创新发展新格局。当开放之风在黄海之滨澎湃激荡,释放出的必将是愈加强大的发展动力。
  “我们将优化海洋治理机制,建设规范有序、治理有效的海洋;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建设预测清晰、前景广阔的海洋;构建蓝色经济体系,建设物产丰饶、持续发展的海洋;守护蔚蓝生态家园,建设清洁健康、安全美丽的海洋,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对话会上,“海洋十年”中国新方案发布,计划每年9月举办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与全球海洋利益攸关方共话“海洋十年”,谋求共同发展。随后发布《加入“蓝色循环” 共创海洋未来全球倡议》,同步启动全球“蓝色循环”行动。
  “当今世界紧密相连,加强合作才是正道。”对话会上,詹永新就“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如何推动海洋国际经济合作提出建议:“要高举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大力推动海洋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合作,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共商
  聚智聚力探新路 点燃蓝色新引擎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从一座深水良港到一条海岸绿道,总书记牵挂海洋,擘画着壮阔的海洋强国建设蓝图。
  发展离不开交流互鉴。对话会上,围绕“‘预’见山东蓝色新增长”这一主题,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威海市、日照市、滨州市等山东沿海7市分别作精彩推介,充分分享和共同探讨蓝色经济的新增长点及发展策略。
  灵感,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迸发;共识,在一场场观点交流中凝聚。对话会搭建起了“联通桥”,将更好地助力山东海洋强省、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和西海岸新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依托独特的海洋资源禀赋,威海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锚定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的目标,全方位扩大海洋领域合作,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烟台最大的潜力、最大的空间、最大的动能,欢迎各界朋友选择烟台,投资烟台,扬起蓝色风帆,共享合作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青岛是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产业基础扎实、海洋特色鲜明、发展活力充沛。近年来,青岛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希望通过这次对话会,大家能更加深入地关注青岛、投资青岛,大家携手并肩,激情扬帆,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
  “沿着黄河遇见海”。绵延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孕育了山东的“深蓝梦”,也考验着海洋大省“挑大梁”的智慧。“海上山东”蕴藏着巨大的蓝色动能。
  而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家底”殷实厚重,是山东海洋科技创新的崭新动力源。横向看,西海岸新区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的全球“首位度”不断提升:世界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P70、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出坞启航;山东港口青岛港首创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全球装卸效率最高;首个获得国家批复的“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正在加快建设。纵向看,新区这些年一直在自我超越,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等大院大所纷至沓来,已集聚“国字号”涉海科研机构11家,涉海高校12所,各类涉海创新平台数量达243家。
  近年来,新区聚焦产业强海、科技兴海、向海开放、生态养海、统筹陆海,全面发起经略海洋攻坚战,海洋生产总值分别占青岛、山东、全国的40.4%、11.6%、2%。今年上半年,新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135.5亿元、同比增长8.6%,占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的42.5%,占新区GDP比重44.6%,海洋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新区将以此次对话会为契机,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双向高效协同的垂直穿透力,继续全力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在彰显国家级新区特色特质上实现全新跃升,在全国大局中彰显新区担当,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区海洋发展局局长隋俊昌说。
  共赢
  凝聚共识谋发展 迈向海洋合作新未来
  广聚向海而兴的合力,谱写百川共赢的华章。
  当前,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文化等合作日益紧密。本次对话会,也邀请了国内外海洋领域专家学者和机构代表共谋海洋合作,促进共赢发展,助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洋经济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先进的海洋科技和产业基础,而东盟国家则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双方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中马合作委员会会长赵光明就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蓝色经济方面的合作建言,引起与会嘉宾的共鸣。“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合作潜力是巨大的,比如,在海洋科技、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国的技术优势可以与东盟国家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推动共同发展。”大马银行高级副总裁杨秀萍说。
  对话会上,赵光明、杨秀萍、张占海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经济和金融委员会副主任伍爱群,国际航运公会秘书长盖·普拉滕,中国丝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巴经济走廊委员会联席主席闫立金,中国印度尼西亚商会主席李源盛,就“迈向海洋合作新未来”展开对话,探讨全球海洋合作发展新机遇。
  可以说,以对话谋共识,以合作促发展,既是本次对话会的应有之义,也是西海岸新区扩大蓝色“朋友圈”的必然要求。
  此次对话会前,“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就面向全国发起“海洋十年”创智问海行动,征集“海洋十年”中国行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项目,目前已吸引国内高校、院所、企业1470余位专家学者及200余家合作机构参与,19个项目列入种子基金项目。以种子基金项目为重要抓手,“海洋十年”中国新方案将致力于优化海洋治理机制、构建蓝色经济体系、守护蔚蓝生态家园,孵化一批示范性、引领性的“海洋十年”中国行动项目,持续激活海洋国际合作新场景,与各方携手探索海洋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共同塑造一个更加繁荣、健康、和谐的海洋未来。
  对话会最后,山东省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东发布《共赴海洋之约:东亚蓝色合作宣告与承诺》。东亚各国将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高水平打造机制性海洋论坛与展会活动,推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修复、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发挥好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辐射作用,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真正打造成区域性海洋科技创新的新载体、海洋国际合作的新舞台、蓝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海洋互联互通的新纽带。
  海洋无界、合作无边,和合共生、天下大同。让我们携手“海洋十年”,拥抱更多“蓝色伙伴”,与世界共享蓝色发展新机遇,共建一片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