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警惕!莫让脑卒中猝不及防

专家表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本报记者 龚鹏
 
  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名脑卒中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因此,脑卒中也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今年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主题是“体医融合,战胜卒中”。为普及脑卒中防治及康复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记者近日采访了黄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田珊珊,请她为大家带来一份快速识别脑卒中症状以及防治脑卒中的指南。
  “脑卒中,俗称‘中风’,也被称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等,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以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症,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其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与受累脑血管的血供区域一致。”田珊珊指出,脑卒中以“五高”特点(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经济负担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田珊珊表示,脑卒中如同一个悄无声息的刺客,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因此,识别脑卒中的迹象至关重要。“中风120”口诀可帮助人们快速识别: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检查两(2)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症状,聆(0)听讲话是否清晰。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脑卒中虽然可怕,却可防可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显著降低卒中的风险。”田珊珊表示,“预防脑卒中,首先要做的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心理因素等),如应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保持心理平衡等。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要定期进行体检,积极控制病情。”
  此外,田珊珊强调体育运动在脑卒中的预防和康复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规律的体育运动可降低卒中的发生风险,改善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已经发生的脑卒中,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恢复程度,改善认知,降低卒中后抑郁,降低卒中的再发风险。”
  在治疗方面,田珊珊表示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等。对于康复期的患者,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等都是重要手段。“这些治疗不仅需要医生的帮助,也需要患者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共同配合。”田珊珊说道。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脑卒中康复患者李明(化名)。“在一次脑卒中后,李明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通过及时的医疗干预和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现在他已经能够独立行走,言语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田珊珊告诉记者。李明的家属表示:“虽然脑卒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相信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我们一定会找回曾经的美好生活。”
  田珊珊认为,脑卒中虽然是一种严重疾病,但通过积极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完全可以降低它的危害。“让我们一起‘体医融合,战胜卒中’,守护健康,拥抱美好的未来。”田珊珊发出倡议。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