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部门单位联合发布《青岛西海岸新区优化提升口岸营商环境白皮书》
推出17条举措优化资源集聚能力、繁荣产业发展生态、做大做强港口经济
把港口“流量”变成发展“增量”

《白皮书》发布现场 □记者 董梅雪 摄
□本报记者 董梅雪
西海岸新区向海而生、因港而兴,港口是新区的最宝贵资源,也是最大的开放窗口。一直以来,新区牢牢把握“坚持陆海统筹,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促进港产城融合,塑强海洋经济特色优势”的要求,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核心承载区建设。
如何将大进大出的港口“流量”转变成高质量发展“增量”?10月30日,在2024青岛西海岸新区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大会暨港航产业链培育项目签约活动上,西海岸新区管委与山东港口青岛港、黄岛海关、青岛海事局、董家口港海关等10家部门单位,联合发布《青岛西海岸新区优化提升口岸营商环境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优化营商环境、做强港口经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方面,制定了涵盖通关便利、高效审批等在内的17条具体举措,旨在优化资源集聚能力、繁荣产业发展生态、做大做强港口经济,构建港因城而兴、城因港而盛的发展格局。
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外贸发展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对支持、促进港口外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白皮书》提出了包括推行实施口岸通关便利化服务、推行实施“互联网+”全时化高效审批服务等在内的多条举措,助力新区打造良好的口岸营商环境,助推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其中,在“推行实施口岸通关便利化服务”方面,《白皮书》提出,推行实施进口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干散货现场核验,以及“先放后检”“两步申报”等便利化通关模式;推行实施外贸集装箱货物提前申报,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推行实施进口粮食“附条件”提离至指定加工厂或定点储备库;推行实施新区口岸保税冷链产品“一次取样、一次送检”;推行实施进口矿石放射性线上流水监测,最大限度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推行实施船员换班联合查验,一次过关通行。
在“推行实施‘互联网+’全时化高效审批服务”方面,《白皮书》提出,构建线上服务矩阵,畅通涉港企业诉求渠道,实现全时化申报、电子化审核;深化“云登轮”服务,对入境的船舶提供“线上”双向互动,实现无感高效查验。
在“推行实施柔性执法和信用认定审慎监管服务”方面,《白皮书》提出,对海关AEO认证企业,减少稽查、核查频次,核查时可实施企业自查结果认可模式:对同一家高级认证企业,实施管理类核查作业统筹叠加;对海关发现前主动披露违反海关规定的行为且及时改正的,根据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不予、减轻或者从轻处罚。
在“积极探索复制推广‘自贸’、‘综保’政策路径”方面,《白皮书》提出,支持前湾综合保税区拓区、董家口申建综合保税区;支持在新区更多区域复制推广“自贸区”、“综合保税区”、相关惠港惠企政策,为港口建设发展、临港产业集聚发展赋能增效。
强化要素支撑
做强港口经济
因港而生、凭港而兴是现代海洋城市的发展规律。《白皮书》提出了包括支持港口经营提质增效、鼓励航运专业人才引进、鼓励资源要素向重要港航项目倾斜等在内的多条支持港口建设、做强港口经济的举措。
其中,在“支持港口经营提质增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方面,《白皮书》提出,推进口岸部门与港口企业业务协同,支持港口经营提质增效、内部挖潜,尽可能缩短物流链,降低企业“疏港”成本。
在“鼓励航运专业人才引进”方面,《白皮书》提出,重点引进港口建设运营、现代物流、国际贸易、船舶管理、航运金融保险等航运服务类专业技能人才,这些人才享受新区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在“鼓励资源要素向重要港航项目倾斜”方面,《白皮书》提出,对于土地、用海、能耗、资金等生产要素指标,优先向港口码头泊位、堆场、集疏运交通以及港口城市功能配套设施等重点项目倾斜;港城密切协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重点项目资源,优先落地临港产业。
在“鼓励提升港口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方面,《白皮书》提出,不断完善港区周边城市功能;不断丰富港区周边住宿商贸、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生活业态;加大公交站点、线路的布设密度,为港区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的出行服务;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优化提升交通通行效率。
在“推行税收便利化个性化服务”方面,《白皮书》提出,对港产城融合发展重点企业涉税问题及时受理,探索建立涉税诉求“一码通达”快速响应机制,实现企业涉税意见建议“码上提”、优惠政策“码上领”,涉税诉求“马上办”。
在“推动‘非即办税收事项’高效办结”方面,《白皮书》提出,对港产城融合发展重点企业增值税制度性留抵退税、股权转让等非即办事项提速办结。
建强基础设施
推进产教融合
《白皮书》还提出了加快推进码头泊位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港口交通集疏运体系建设等多条举措。
其中,在“加快推进码头泊位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白皮书》提出,加快推进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40万吨级矿石码头等深水泊位建设;加快前湾港南港区物流园建设;加快推动董家口琅琊湾底新建泊位、粮食筒仓、液体化工仓储及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等重大港口仓储物流项目落地和建设。
在“加快推进港口交通集疏运体系建设”方面,《白皮书》提出,加快推进董家口至瓦日(兖石)铁路和董梁高速等铁路、公路集疏运通道建设,提高与周边货源腹地的陆路联通能力,推动口岸“公转铁”业务开展,全面提升港口货物输运能力。
此外,《白皮书》还提出了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加强与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联系对接,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为港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智力支撑;积极发挥航运物流协会、商会的平台作用,搭建产教融合新型载体,实现校企、产教优势互补,持续发展。
积极发挥新区港城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充分发挥新区港城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研究解决港产城融合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区港城办-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港口、海关、海事-各镇街”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助推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对新区港产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相关事项,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具体由新区管委研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