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一顿助老餐的“暖心味道”

泊里镇扎实办好农村养老服务等民生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老人们在常河路社区养老服务站助餐食堂打饭。
  □本报记者 丁霞

  “今天中午吃啥?”
  “猪肉炖粉条、清炒油菜。”
  ……
  在泊里镇常河路社区养老服务站助餐食堂,负责人王明卿正热情地向老人们介绍当天的午餐菜品。食堂宽敞明亮、干净整洁,老人们一边打饭一边开心地聊着家常,气氛温馨融洽。
  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关农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自百日会战攻坚行动启动以来,泊里镇以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为目标,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努力让老年人吃得营养、住得舒心、活动丰富,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养老助餐模式
  守护老人幸福“食”光
  “我们食堂每天的菜品都是由专业营养师搭配的,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兼顾老人口感喜好,尽量满足每一位老人的需求。”王明卿介绍说。
  “这里的饭菜清淡,荤素搭配合理,很适合我们的胃口。”80岁的独居老人刘太贞是食堂的常客,说起饭菜质量,老人很是满意。
  据了解,为切实解决农村空巢、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泊里镇按照“政府补贴一部分、慈善捐助一部分、集体兜底一部分”,建立起“组织搭台、多元参与”的养老助餐模式,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了“暖心饭”。常河路社区养老服务站助餐食堂由泊里镇常河路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运营。该服务站建筑面积480平方米,设有助餐室、助浴室、休息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场所,服务对象主要为庙后、柳树底等9个拆迁村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截至目前累计服务老人6.6万人次。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让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我老伴儿走得早,孩子都在城里住,我一个人在家挺无聊的,自从有了养老服务站,我不仅可以在这里吃上可口的饭菜,还能在这里下下棋、看看戏,热热闹闹的,真好。”90多岁的陈志江说,他常年一个人生活,自从有了养老服务站,他的晚年生活变得充实而快乐。
  在保障老年人用餐的基础上,泊里镇还利用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近年来,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泊里镇党委、政府依托2个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1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10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打造多站点、广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以企业运营和村居自营相结合的模式将助餐服务落到实处。同时,探索“慈善+助餐服务”“公益性岗位+助餐服务”“志愿服务+助餐服务”等多种形式,确保镇域内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市、区两级用餐补贴,吃到干净放心、营养可口的饭菜。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除了做好养老服务,泊里镇还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近年来,泊里镇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升级教育基础设施,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今年以来,该镇先后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改善镇域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同时,泊里镇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努力让人民群众更有“医”靠。“自2023年2月起,泊里籍居民在区人民医院泊里院区住院享受二次补助,具体包括起付线100%补助和自负部分20%补助,结算时系统会自动报销,无需患者多跑腿。”泊里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姜欣说。截至今年9月底,泊里镇累计为符合条件的居民减免医保起付线3600余人次,减免金额150余万元;二次报销近4000人次,减免金额80余万元,合计减免230余万元。
  接下来,泊里镇将继续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点亮百姓美好生活,努力打造活力繁荣、宜居宜业、平安幸福新港城。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