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薛家岛街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诉前

“家门口”解决群众烦心事

  □本报记者 李宛遥 本报通讯员 薛超
  
  解决大学毕业生租房困扰,妥善处理因装修事故所引发的纠纷,劝说因揽客产生矛盾的商户达成《睦邻经营公约》……今年以来,薛家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降温剂”作用,用心用情解决好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当好居民贴心人。

  >>暖心调解<<
  助毕业生“安家”新区

  今年5月份,刚刚大学毕业的小程(化名)在西海岸新区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随后找到一家中介公司打算租间公寓。看完房后,双方达成意向,小程向中介公司支付500元订金。
  几天后,小程发现入住的房间并非之前看的那一间,感觉上当了,于是要求中介公司退还订金,可中介公司以当时开的500元收据上写着订金不退为由,拒绝退还订金。中介公司解释说,之前带小程看的是样板间,可以为他调换其他房间,但小程坚决不同意,坚持要求退还订金。
  薛家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收到调解申请后,立即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调解员在详细了解事件经过后,得知中介公司带小程看房时并未明确告知是样板间,才使小程产生了误解。
  考虑到“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在中介公司存在过失事实的基础上,调解员本着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原则,对该公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引导其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口碑,最终该公司同意退还小程500元订金。几天后,小程特地为薛家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送来一面锦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背对背”调解<<
  快速化解矛盾纠纷

  家住薛家岛街道的薛女士最近碰上了一桩烦心事。她家新装的橱柜抽屉刚用一个月就出现了问题,抽屉脱轨掉下来,不偏不倚砸到了她儿子的右脚脚趾,光医药费就花了好几千元。薛女士赶紧联系安装橱柜的陈师傅,想讨个说法,可两人对于赔偿金额分歧较大,没有谈拢。
  天目山路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了解情况后,将此事上报给了街道。随后,薛家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律师和社区网格员一起,为双方进行了第一次调解。陈师傅承认是自己这边的问题,但他说赔偿金额太大,做不了主,得回去跟领导商量。
  第一次调解结束后,调解员持续跟进,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一方面督促陈师傅尽快落实赔偿数额,另一方面与薛女士进行沟通,告知她要求的3万元赔偿数额若对方不同意,调解失败后只能走诉讼途径,耗时耗力,法院也有可能不会支持如此高额的赔偿请求,建议她降低心理预期,尽快拿到赔偿,将精力放在照顾孩子上,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最终,经过薛家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第二次调解,双方互相让步,达成调解协议。陈师傅同意一次性赔偿薛女士1.5万元,薛女士同意拿到钱款后对此事不再追究,此次纠纷成功调解。

  >>联动调解<<
  促进商户规范经营

  美丽的金沙滩是薛家岛街道一张耀眼的名片,每天都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同时也为周边居民带来了商机。
  何先生和李先生在金沙滩路附近各自经营着一家饭店。然而,何先生对李先生总是在自家店门口招揽客人的行为感到不满,他认为李先生的店铺并不临街,因此没有权利到街上来招揽客人。对此,李先生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双方矛盾愈演愈烈。
  薛家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启动多方联调联动机制。邀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薛家岛派出所民警以及专业律师,组织双方进行协商调解,柔性化解矛盾。
  经过多方耐心劝说,何先生和李先生终于平复心情,心平气和地沟通。最终,双方就揽客范围和方式达成了《睦邻经营公约》,承诺公平合法文明经营,睦邻友好、互惠共赢。至此,该纠纷终于得到妥善化解。
  下一步,薛家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将持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诉前,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