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山湾”澎湃文旅新活力
灵山卫街道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全域文旅发展新格局

灵山卫街道依托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推动影视和旅游融合发展。

3月30日,灵山卫街道首届“毛家山飞花市集”开市纳客。

8月2日,第二届灵山湾文化旅游节开幕。
□本报记者 祁璟
本报通讯员 邓特
灵山卫街道北依小珠山、南临黄海,曾是明清时期的“海防重镇”,区位优势明显。优越的资源禀赋、厚重的历史文化、完善的旅游设施,为街道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灵山卫街道以打造“灵秀山湾 魅力卫城”文旅IP为目标,通过成立青岛灵山湾文化旅游产业链党建联盟、建立“1+8+X”文旅工作模式、举办青岛灵山湾文化旅游节、发展夜间经济等举措,整合优势资源,推进文旅融合,丰富功能业态,推动全域文旅产业向“全景全业全时全民”迈进。2023年,灵山卫街道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20万人次,同比增长42.6%;旅游总收入达2.37亿元,同比增长38.8%。
>>展现“卫城速度”<<
文旅发展势头强劲
在灵山卫可以玩什么?答案可能超过百种。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引得八方游客来”,灵山卫街道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文旅产业鼓点激昂、高歌猛进。尤其是2023年以来,灵山卫街道文旅产业发展快、亮点多,在全区文旅百舸争流的赛道上跑出了精彩轨迹,展现了“卫城速度”。
从逐步深化“区街企一体”运营新模式,揭牌成立青岛灵山湾文化旅游产业链党建联盟、西海岸新区灵山湾文化旅游协会,到推动110家文旅企业、40余个重点文旅项目扩容发展;从建立“1+8+X”文旅工作模式,凝聚全域合力,到逐步形成“东有鑫都汇、西有影都里、海上有星光”的夜市格局;从创新推出灵山湾文旅“四重礼”,到举办青岛灵山湾文化旅游节、毛家山山会等60余场文化盛宴……灵山卫街道充分利用“一山一海一城”的独特区位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提振文旅市场,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2023年,全街道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20万人次,同比增长42.6%;旅游总收入达2.37亿元,同比增长38.8%。灵山卫街道“党建引领、文旅融合、串点成线”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正逐步从蓝图变成现实。
>>打造“卫城特色”<<
古卫文化焕发活力
从明清时期的“海防重镇”,到如今的西海岸城区腹地,灵山卫街道的资源禀赋和文化沉淀已逐步变成文旅产业发展的显著优势,“卫城特色”应运而生。
小珠山南麓的毛家山村,立足“民俗文化+乡村风情+生态环境”的优势,凭借“盘活资源+招商引资+共富发展”的模式,每年可带动集体增收360万元,蹚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山水相依、景田相望、农旅相生、文旅相融”的乡村振兴之路。
老城区里,藏于百年银杏树下的城隍庙,成了游客祈福的民俗打卡地;被喻为卫城文化“活化石”的城隍庙庙会,匠心共融、古今同庆,展现出了非遗新活力……灵山卫街道开辟出一条“以会为媒、文化搭台、民俗交融、消费唱戏”的文旅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灵山卫街道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把街道特有的建筑文化、人文文化、影视文化、红色文化等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逐渐打破生态、文化、旅游“各自为战”局面,创新打造了“梦里老家毛家山”“卫城记忆城隍庙”“乡村美学集群齐鲁之间”等特色旅游景点,旨在让文化古卫焕发新活力的同时,也将街道打造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休闲旅居市场。
>>叫响“卫城品牌”<<
全面提升文旅品质
着眼当下,灵山卫街道将按照“一中心、两提升、三驱动”思路,突出以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为中心,推进文旅品质和城市品位全面提升,“中部夜市+”“西部影视+”“北部民宿+”三大产业驱动发展;展望未来,街道将顺应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趋势,持续推动全域文旅产业向“全景全业全时全民”迈进。
围绕吃。充分挖掘卫城美食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瓮城烧鸡”“西街油条”“毛家山海水豆腐”等本土特色餐饮品牌。激发“邻里夜市”潜力,规范运营鑫都汇美食街、影都里商业街等美食街区,创建商业繁荣的夜经济承载地。
围绕住。打造毛家山和北山集高端民宿、乡愁餐厅、山地运动、亲子野趣、水上娱乐、乡村酒吧、山林音乐、半山书屋、康养院落为一体的城市微度假新型文商旅项目。
围绕行。形成以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综合旅游集散中心为核心,融创茂商圈、星光岛、蓝湾漫道等重要旅游集散站为支撑,毛家山、青岛电影博物馆、西海岸生态观光园等各景区游客接待站场为节点,覆盖全域的三级游客集散网络。
围绕购。进一步完善融创茂、德信利群商圈购物环境,重点支持旅游景区配套建设购物广场或老卫城非遗特色商业街区。叫响灵山卫“美食、文创、农特、非遗”等特色产品,让卫城味道香飘远方。
下一步,灵山卫街道将依托古卫城“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做强公共服务,做美山水资源,做厚文化内涵,做长产业链条,做优品牌效益,努力绘就高质量、有特色、有创新、有热度的灵山卫文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