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健康生活,远离“甜蜜的烦恼”

明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专家支招如何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本报记者 龚鹏
  
  今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中国患者总人数最多,约为1.4亿。糖尿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衰竭、失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惊人的糖尿病患病人数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担忧和沉重的医疗负担。
  “我被诊断出糖尿病时,感觉天都塌了。”近日,在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42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李鹏(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说。“为此,我不得不改变饮食习惯,开始定期锻炼,而且每天都监测血糖。”李鹏表示,医生告诉他只有改变生活方式,才能控制住这个“甜蜜的烦恼”。
  据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有涛介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升高。糖尿病主要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等类型。“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分泌胰岛素,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通常是体重超重和身体运动量不足的结果。”张有涛说。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是可防可控的。张有涛表示,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适当锻炼、不吸烟不饮酒、远离高糖高脂食物,都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定期监测血糖、合理用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尤为重要。
  在治疗方面,糖尿病的治疗策略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以及改善生活方式等。“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应为小于7%。同时,生活方式干预和服用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普遍治疗方案,若无禁忌症,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中。”张有涛介绍,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规范的评估有助于明确糖尿病的临床类型,以指导治疗。对患者的全面评估还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和伴发病,并给予相应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也非常重要。“一般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降压目标控制在高压130毫米汞柱以下、低压80毫米汞柱以下。生活方式干预也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不饮酒、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张有涛表示。
  张有涛还提醒,糖尿病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定期接受医学营养治疗,这通常由熟悉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营养(医)师或综合管理团队指导患者完成。“通过改变膳食模式与习惯、调整营养素结构、由专科营养(医)师给予个体化营养治疗等,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是一个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提高公众对它的认识,我们可以减少这一疾病带来的负担。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采取行动,积极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张有涛说道。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