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雕百刻 石上生花
詹俊松雕刻松花砚二十余载,让传统技艺绽放新光彩

▲詹俊松的国家级金奖作品“蒸蒸日上”。 (受访者供图)

▲詹俊松的国家级金奖作品“探索·发现”。 (受访者供图)

詹俊松在工作室专心雕刻。 □记者 徐丽 摄
□本报记者 徐丽
松花砚,是指用松花石雕制而成的砚台。松花砚的出现始于明朝末期,盛行于清朝,以其温润如玉、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的特点,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今年42岁的詹俊松在松花砚雕制这条路上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作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凭借对石材特性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将一块块看似普通的松花石雕制成为集艺术性、观赏性及收藏价值于一身的松花砚,多次斩获国家级、省级金奖、银奖,并荣获山东省轻工行业首席技师、山东手造工匠、西海岸新区首届“瑯琊工匠”等称号。2021年,詹俊松创办的真石斋砚雕艺术馆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室”和“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西海岸新区朝阳山路与云海路交界处附近的真石斋砚雕艺术馆,感受松花砚的独特魅力。
“每块石头都是我的朋友”
来到詹俊松的真石斋砚雕艺术馆,一个个精美的松花砚、松花石工艺品以及各种奇石琳琅满目。看到记者到来,詹俊松为记者介绍起了松花石的分类以及“大清国宝”松花砚的前世今生。
“这块石头叫‘紫袍金带’,纯天然形成,金色和紫色完美结合,颜色鲜艳绚丽;这块叫‘木纹石’,黑花、虎皮纹理,极为珍贵;这块叫‘黄金裹玉’,金黄色的石皮内裹着淡青色的石肉,略显沧桑……”随着詹俊松的介绍,记者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石头世界。
“一方松花砚,半部大清史。”詹俊松说,松花砚的出现始于明朝末期,盛行于清朝。由于松花砚具有温润如玉、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等特点,再加上产自满族发祥地长白山,从而成为清代皇室宫廷御用珍品,被称为“宫庭砚”“御砚”。
詹俊松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对石头有着浓厚的兴趣,17岁便跟随父亲学习木雕、石雕技艺。高中毕业后,他考取鲁迅美术学院失败,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跟随父亲学手艺的决心。此后,他辗转全国多个省份,先后拜师多人,虚心求教,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艺。正是凭借这份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让他在雕刻技艺上不断取得突破。
2009年,詹俊松与父亲詹克良在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创办了一家松花砚雕刻加工厂。凭着精湛的技艺和诚信经营,生意越做越红火。“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与石头打交道,每一块石头都像是我的朋友,我通过它们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
“看三个月,思两个月,做一个月”
成品松花砚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需要经过采料、选材、设计、下料、切边、雕刻、磨光、打蜡、配盒、包装等数十道工序。其中,技术要求最高的要数设计及雕刻。詹俊松告诉记者,一名合格的雕刻师除了需要有独到的创意及精湛的雕刻技术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即所谓的“砚外功夫”。
记者发现,詹俊松的手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手指也因长期雕刻而有些变形。他打趣道:“这就是我努力的标志。”
在雕制松花砚的过程中,詹俊松非常注重石材的纹理和色泽。他告诉记者,若是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松花石,他并不着急把它磨平磨光、做成成品砚料,而是要先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和色泽。这也是他的父亲和老一辈雕刻师父传授给他的砚雕秘诀:“看三个月,思两个月,做一个月”。
“看要看出石材的温润程度、颜色层线、大小形态,并用文化积淀和学识进行意向性构思。”詹俊松说,只有这样,雕刻出来的成品才能展现出独特的风貌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松花砚虽然面世的时间不长,仅有400年左右的历史,但我认为它丝毫不逊于早已声名在外的端砚、歙砚。”詹俊松告诉记者,“能受得起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垂青厚爱的,怕只有松花砚了。”在詹俊松看来,松花砚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传承传统文化必须从年轻人抓起”
2013年,詹俊松带领自己的雕刻团队来到西海岸新区并创办了青岛真石斋石艺有限公司和真石斋砚雕艺术馆。詹俊松告诉记者,他是被西海岸的琅琊文化与大珠山奇石吸引来的,这里可以为他提供丰富的雕刻素材和灵感。
詹俊松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认为,传承传统文化必须从年轻人抓起。为此,他经常到青岛黄海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等院校为学生们授课,让年轻人对制砚文化产生兴趣,从而带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他还被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并担任青岛黄海学院创新创业导师,在年轻人中间不断播撒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对于近年来众多手艺人制作的松花砚出现滞销的情况,詹俊松认为,时代不同了,过去旧的思想和观念需要打破。他告诉记者,现在人们的审美和以前不同,制砚这个传统行业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为此,他正在积极开发新的产品种类,如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书画用品等,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他相信,只要不断创新和进取,松花砚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一定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