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作家李明珠参与撰写的新书《大国师者》生动再现60位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故事
有热血,有热泪,更有热望

《大国师者》以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再现了60位教书育人楷模的从教经历和宝贵经验,展示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和精神内涵,勾勒出新时代优秀人民教师群体的光辉形象,其中有热血,有热泪,更有热望。
这60位大国师者是从历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甄选出的教龄在40年以上、教书育人业绩卓越、社会影响广泛持久、家国情怀纯粹、师道精神凸显的教师,包括高等教育领域教师26位、基础教育领域教师20位、职业教育领域教师4位、学前教育领域教师4位、特殊教育领域教师6位。

李明珠,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董家口出入境边检站一级警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青岛市文联签约作家,青岛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自2008年开始发表作品,2014年出版个人作品集《少女情怀总是诗》,2024年出版“我们的榜样”系列丛书《向死而生,浴血荣光》和《越是艰险,越要向前》。
名家推荐
这是一本传播师德、博爱和奉献精神的读物,让60位具有高尚情怀的教书育人楷模集中亮相,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动人故事和精神世界,让更多读者走近并了解这一群体。这样的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和贡献、责任与担当。
——作家白丁
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故事,比如大山女孩的“筑梦人”张桂梅。当张老师带着女孩子们大声说出“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的誓词时,我分明看到了一个“自然击你以风雪,你却报之以歌”的师者身影。
——文艺评论家罗蕾
《大国师者》带给我两种力量,一种是文学的力量,一种是教育的力量。从文学的角度讲,本书文字温婉舒畅,读来平实感人;从教育的角度讲,虽然书中每个人物着墨不多,却勾勒出师者的伟大,读后令人肃然起敬。
——教师、作家宋玉文
文章节选
李广:送给孩子一个“世外桃源”
“荣誉是一种动力,不能因为获得了就满足,回去后该咋干还是要咋干。”这番质朴的话语来自于一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从青春年少的小伙到两鬓斑白的老人,他把人生最美的年华都献给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把位于偏远山区的废旧校园建成了一座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世外桃源”,他就是河北省围场县棋盘山学区中心校莫里莫村幼儿园教师李广。
深山沟里的“世外桃源”
1977年,年仅20岁的李广受聘走上讲台,来到莫里莫村这个偏远、落后的深山沟里任教。1992年,他从一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当过初中、小学教师,担任过小学校长,2004年村办小学撤并,他就开始在莫里莫幼儿园任教,并担任负责人。
莫里莫村幼儿园地处河北省围场县塞罕坝下的一条深山沟里,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校舍顺山坡而建,校园是一溜斜坡,没有完整的围墙,一遇到大雨天,校园内便水沟纵横,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校舍十分简陋,室内既没有统一的桌椅,也没有幼儿休息床和厨具,更没有供幼儿游戏的材料,室外也没有一件大型玩具,可以说当时的办园条件十分落后。
李广负责幼儿园工作后,便以园为家,利用节假日以及休息时间,亲手砌院墙,铺甬路,栽种樱桃、杏子、沙果、冷海棠等果树,并用废旧轮胎建起了立体可移动的花坛,种植了五角枫、龙爪榆等花草树木,使得园区里绿树成荫、鲜花争艳、瓜果飘香。焕然一新的院落分为三个区域:一个是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的花园、绿地、果园区;一个是整洁平坦的游戏活动区,有李广自己焊制的大型玩具,以及玩沙池、戏水池等;一个是宽敞宁静的学习生活区。三个区域间有台阶相连,又有月台、护栏相隔,放眼望去,错落有致,景色怡人,呈现出一派自然美好的田园风光,人人看了都称赞是“深山沟里的世外桃源”,山里的孩子从此有了自己的花园、乐园、学园。
守护万亩松林的幼儿教师
当初李广调到莫里莫村幼儿园时,其实他完全有条件到新学校任教,领导也有意调他到新学校任职,但是当李广亲眼看到许多教师因为这里的条件太苦、环境太差、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都想办法离开时,他就决定留下来,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对他做出这个选择都表示不理解,但是他却说:“都走了,谁教这里的孩子呢?况且这里的领导、学生家长也不愿意让我走,再说我也割舍不下这里的村民和我亲手建设的校园啊!”
其实当时李广已经40多岁了,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教过幼儿,而且他又是一名男教师,更没有受过幼教方面的培训,所以幼儿教育,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崭新的挑战。
但是只要心中有孩子,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融入孩子们,李广始终把关爱幼儿放在首位,倾注全部心血,用心去呵护他们。他亲自帮孩子们洗脸、梳头、剪指甲,告诉他们要讲卫生、爱整洁,和他们一起画画、唱歌、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看到李广与小朋友在一起时那种诙谐幽默、可爱可亲的样子,身边的人都笑称他真是“返老还童”了,没想到李广自豪地说:“为了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我宁愿变成一个老顽童!”
2000多平方米的莫里莫村幼儿园,最难保持的就是园里的环境卫生。对此,李广把幼儿按照人数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发一个小橡胶桶,每个小朋友一个垃圾袋,由他亲自带领着捡垃圾、清杂草,还要“比一比谁捡得多、谁清理得好”,让孩子们在日常玩耍中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为了改善山里的办学条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李广就跟村领导协商,将100亩荒山划归学校,从那时开始,他就带领师生整地挖坑,硬是一个坑一个坑地刨,一棵树一棵树地栽,将万亩荒山都栽种上了松树。此后他就成了义务护林员,修枝除草,常年看护,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为了给幼儿园购置设施筹集资金,2007年,李广带领大家砍伐了其中一部分松树,仅此一项收入就达3.6万元,李广带领教师们用这笔钱装修校舍、安装暖气、添置幼儿休息用床等、并购置了电脑、打印机、电视机、收音机、饮水机、数码相机、餐饮用具等,满足了幼儿在日常生活和课堂学习中的需求,虽然莫里莫村幼儿园偏远落后,在园区建设方面反而走在了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前列。
亲自动手为孩子制作玩具
每次外出参观,看到城里幼儿园的玩具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李广心中羡慕不已,同时想起自己园里的孩子没多少玩具,他总是心生愧疚,但由于山村里的幼儿园经济条件差,光靠花钱购买是不太现实的。
于是,李广就从乡土材料和板材的下脚料上开动脑筋,并且四处收集各类废旧物品,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开动脑筋,尝试着制作各种玩具,比如七巧板、拼图积木、布贴画、剪纸画等。虽然这些玩具没有买来的精致,但孩子们玩起来爱不释手。李广还自己焊制滑梯、跷跷板、转椅、秋千等,这成了莫里莫村幼儿园的一大亮点。这些年来,李广不但自己设计并制作出各类玩具500多件,还手把手教小朋友们用矿泉水瓶、废纸壳等材料,制作了一些简易的小玩具。
就这样,几年下来,李广不但节省了一大笔买玩具的费用,还提升了小朋友们的智力以及手工制作能力,得到了上级领导以及幼儿园同行的赞许和认可。
李广所在的莫里莫村幼儿园只有两名老师,一名是他自己,另一名是招聘进来的。长期以来,李广身兼数职,他既是园长又是教师;既是保育员又是后勤人员。夏季农忙时,幼儿在园时间长;冬季农闲时,幼儿在校时间短。无论冬夏,李广总是提前来到园里打扫卫生,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晚上,等所有孩子都被家长接走后,他才会安心地踏上回家的路。农忙时,有的家长来不及接孩子回家,他就牵着孩子的手,把对方送回家。
干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李广做的都是些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执着、纯粹、质朴、坚毅……所有这些直击灵魂深处的力量,都源于他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对教书育人的信仰。回顾这些年的幼教生涯,李广说:“我最欣慰的是,这些年的付出没有白费,我所在的莫里莫村幼儿园虽然不比城里的幼儿园先进,但也已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花园式幼儿园,百亩山林也成了幼儿园未来发展的经济保障。这就是我的快乐所在——让山沟里的孩子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