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青岛影视基地已累计引进各类影视企业超千家,接待剧组400余个,备案项目420余个,电影票房总产出超357亿元,发放补贴资金超2亿元——

“影视之都”:沃土育得繁花开

  □本报记者龚鹏
  
  近日,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闭幕。电影节期间,多部由西海岸新区影视企业出品、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的电影作品大放异彩。
  其中,新区企业玖十古(青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荣获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青岛橙禾影视制作的《洛桑的家事》入围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女主角加华草入围最佳女主角奖;在东方影都拍摄的吕剧电影《铁门关》入围最佳戏曲片奖;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的电影《731》作为开幕式三部推荐新片之一,登上金鸡奖的舞台。此外,由青程梦时代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影片部分后期制作的电影《里斯本丸沉没》获最佳纪录片奖。
  随着新区影视产业的持续发展,众多在新区拍摄或由新区出品的影视作品在各大电影节上屡获殊荣。成绩的背后,是新区不断完善的影视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成熟的产业配套以及产业生态持续优化的结果。
厚植影视产业沃土
打造艺术创新摇篮

  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现场,电影《731》导演赵林山对青岛影视基地的产业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731》的核心内容都是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的,那里的电影产业体系非常完善,无论外景地还是棚内拍摄,都为电影拍摄提供了极大便利。”赵林山表示,该片的拍摄对影棚的要求很高,青岛东方影都不仅影棚众多,还具备完善的制作体系,能够满足影片拍摄及后期制作的各种需求。
  同样对新区影视产业环境给予高度评价的还有电影《洛桑的家事》出品人李海涛。她认为,新区在影视行业的扶持政策和重视程度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这成为他们选择在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并表示企业未来计划将更多项目和品牌建设工作转移到新区。在谈到获奖感受时,李海涛表示:“我们会将其视为一个激励点并以此为动力,继续致力于制作高质量的电影作品,无论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片,都会精益求精。”
集聚影视企业超千家
发放补贴资金超2亿元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以其卓越的影视产业环境和优厚的扶持政策,成功打造了一个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于一体的影视产业链。
  “2018年时我想注册一家公司,听说西海岸新区有先进的电影工业基础和拍摄设备以及关于影视的扶持政策,这些都非常吸引我,便在此注册了玖十古(青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制片人朱桐表示。
  据介绍,青岛影视基地的龙头项目——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是国内首个经英国松林认证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拥有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和32个置景车间,配建国际一流的室外水池和室内恒温水棚,拥有全流程后期制作设备的数字影音中心和由好莱坞虚拟制作团队指导搭建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可满足国内外剧组的不同拍摄需求,为全球电影制片人及影视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高品质影视制作服务。同时,新区还拥有民国、欧美、现代都市、美丽乡村等丰富多元的外景地资源,可满足不同题材的影视剧组拍摄。
  不仅如此,作为国内最大的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青岛影视基地累计引进各类影视企业超千家,基本形成涵盖影视策划、投资、制作、发行、放映、衍生品开发等影视全产业链的影视产业集群。
  “目前,青岛影视基地核心区集聚影视全产业链企业达1094家,累计发放补贴资金超2亿元。”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丁善宝表示,到2026年,新区将新增影视企业超400家,规上影视企业年均增速力争达30%左右,三年营收累计超50亿元,带动影视及相关影视产业规模超100亿元。
影视产业链不断完善
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

  截至目前,已有30余部在青岛影视基地拍摄制作的影片实现上映,累计为中国电影贡献票房超357亿元,涌现出一大批兼具艺术成就和观众口碑的精品力作,其中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流浪地球》系列和《封神三部曲》等作品。此外,60余家新区本土影视企业也出品了70余部影视佳作。众多“新区制作”与“新区出品”的影视作品累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荣誉奖杯14座,获得国内外奖项100余项。这些亮眼的成绩,正是新区影视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数据的背后是新区日益优化的影视营商环境、不断完善的影视产业链条和发展生态。近年来,新区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通过高位谋划、政策引导和服务配套,不断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了影视产业聚合发展的新模式。目前,青岛影视基地形成了以青岛东方影都为龙头,“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辐射青岛全域的影视产业发展布局,构建起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影视企业和剧组,提供透明、便捷的服务,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还创新搭建了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和线上服务平台两大模块,为企业和剧组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备案审批、拍摄场景协调、企业注册代办等33项全方位、全天候、公益化的配套服务。
  “我们刚去藏马山拍摄那会儿,在沟通方面不是很顺畅。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忙协调,包括什么时间进场、场地是否可以免费提供等,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青岛象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海东表示。
  此外,新区还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动实施数字影都提速、“青岛出品”提质等九大行动,实施数字赋能等六大工程,目前累计接待剧组400余个,备案项目420余个,电影票房总产出超357亿元,打造出多部里程碑式的影视作品。
  “下一步,新区将增强新质发展动能,逐步推动基地向影视产业新城转变;做好‘影视+’文章,丰富基地文化内涵,打造影视文旅目的地;发挥基地国际化优势,打造世界影视文化交流中心和国际传播平台。”丁善宝说道。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