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新区畅通人才“引、育、培、用”通道,激发事业单位员工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 张静
本报通讯员 丁万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西海岸新区紧紧围绕这一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依托《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在岗位聘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畅通人才“引、育、培、用”通道,全面激励事业单位人员实干担当。
>>聚焦制度优化<<
实现岗位管理科学化
为提升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科学性与效率,新区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岗位管理的效能。期间,新区出台《岗位聘用管理办法》和《关于建立新区重点产业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周转池的意见(试行)》等文件,并通过政策解读和培训帮助各单位深入理解制度。
在岗位竞聘安排上,竞聘周期由45个工作日压缩至16个工作日,加快了竞聘进程,减少了“论资排辈”现象,更多注重实绩考核。同时,各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卫生系统通过发布《青岛西海岸新区卫生健康局所属差额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指导意见》推动岗位管理标准化;教育系统实施聘期目标制,严格岗位竞聘程序,避免“躺平”现象,激发了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新区还注重岗位设置的动态调整,与编制部门联动,优化岗位合并与设置,减少了人员混编现象,减轻了管理负担。2024年,指导23个镇街实现岗位统筹管理,打破人员类别限制,确保岗位设置与机构需求契合。通过统一编制数和控制总量,打通了中小学和公立医院的晋升渠道,提升了人岗匹配度。2024年,共重新设置79个事业单位岗位,实现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通过对26家事业单位的调研,全面了解新区专业技术岗位评聘现状,并对岗位设置进行优化。始终坚持“实干实绩”导向,增设述职答辩和任期考核环节,提升了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中的话语权。
>>聚焦队伍建设<<
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近年来,新区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全体工作人员的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解决基层人力不足、任务繁重的问题,新区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三支一扶”招募、公开招聘、专项招聘等渠道,引进急需人才。2024年,新区为镇街补充153名工作人员,提升了基层工作队伍的执行力和服务水平。
为保障重点产业发展,通过高级岗位周转池累计聘用专业技术人才7人次。同时,分领域择优推荐正高三级岗专业技术人才,近三年共31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获聘,获聘人数居青岛市各区(市)首位;为实干担当的7名正高级、7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办理岗位特设手续,将优秀人才“选出来”“用起来”,激励他们再创佳绩。
>>聚焦服务提速<<
推动业务经办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管理的数字化水平成为提升行政效率和优化公共服务的关键。为此,新区积极推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业务网上办,打造“一趟都不跑、一次就办好”的线上全流程服务,显著提升办理效率。
为确保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的安全与合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坚持工资变动“三审制度”,实施“人力资源e网平台”及“瘦身工程”,并推出不见面审批模式,加强对工资系统的审批监督。此外,通过实现电子签章功能,发布相关管理办法和办理指南,进一步提升了工资审批服务质量。
在岗位竞聘流程优化方面,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着眼于服务全区近500家事业单位、2万余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简化岗位竞聘流程,推进“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改革。通过开展岗位竞聘业务专题培训,制定岗位设置、岗位竞聘、竞聘结果备案等11个标准模板,精简业务办理手续,减少不必要的材料要求,极大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
此外,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依托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架设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整合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人员信息采集、岗位特设等模块,关联人员惩戒、考核等信息,真正做到人事管理数字化,实现经办业务有据可查、有迹可循。另外,电子聘书办理工作流程的实现,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程序,减轻了基层单位的工作负担,降低了行政成本,提升了全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