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绘就和美海青新画卷
海青镇办好就业、教育、养老等民生实事,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学“幸福海青”

海青镇实施“公办园免费校车民生工程”,缓解家长接送孩子不便问题。

▲海青镇打造“心悦海青”社会治理综合体。

▲海青镇老年人在助老食堂用餐。
□本报记者 谭宁
本报通讯员 肖榕泽
招聘会上,招聘人员热情地向求职者介绍企业的发展前景、岗位要求和福利待遇,耐心解答求职者的疑问;茶乡公路上,大鼻子校车穿梭往来、风雨无阻,成为连接学校和家庭的安全纽带;助老大食堂内,老人们一边排队打饭,一边开心地聊着家常……
近年来,海青镇始终秉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理念,聚焦就业、教育、养老等重点领域,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学的“幸福海青”。
海青微业兴
茶企事速办
就业是民生之本。海青镇以满足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需求为目标,实施“社区微业”行动,建设“就享家”乐业服务站,配备专业人员,提供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截至目前已服务5000余人次。今年以来,海青镇共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6场,提供岗位3000余个,帮助6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根据居民需求开展“点单式”“订单式”技能培训,共培训331人。
海青镇还在“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打造创业孵化平台,为有创业需求的人员提供免费办公场所和“管家式”服务。建设“三乡人”创业培训课堂,已培训1571名创业者。
“现在我们办事越来越便利了,不用跑到区里,在镇上的便民服务中心就能一次性办完全部手续。”前不久,青岛海青龙泰茗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俊龙在海青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茶企窗口为员工开通社保、医保账户时,仅用十多分钟就完成了全部手续,并对高效的服务连连称赞。
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背后,是海青镇积极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出的“茶企一件事”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优化整合服务窗口,组建全程代办队伍,归集办理审批事项,涵盖创业宣传、企业开办、土地使用、技术培训、劳务用工、商品推介、补贴申领等七大内容,解决企业办事痛点、堵点,减轻茶企办事负担,帮助企业节约时间成本30%以上。
平安上学路
暖心助老餐
“以前都是老人骑电动自行车接送孩子,路上很不安全,现在孩子统一坐校车,我心里踏实多了。”一名孩子家长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今年海青镇投入50万元实施“公办园免费校车民生工程”,提供两辆校车免费接送100余名中心幼儿园学前儿童上下学,极大缓解了原村办园儿童家长到中心园接送孩子不便的问题。
近年来,海青镇先后实施幼儿园改造提升、小学五育融合中心建设、中学平安绿色校园提升、中小学护眼灯和数字监控改造等校园民生工程。争取慈善组织、共建单位、公益组织等多方支持,利用儿童节、教师节及寒暑假,对优秀学生和老师进行表彰,走访慰问困难学生家庭,解决学生午餐等问题,切实让师生和家长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在做好“为小”服务的同时,海青镇也将“为老”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提升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目前,海青镇共有13处养老服务站点,构建起广覆盖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实现了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吃到暖心可口的饭菜。在推进养老服务站点建设的同时,海青镇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助餐服务”新路径,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的力量,在每个助餐点配备公益性岗位人员,帮助助餐服务企业做饭、配餐,极大缓解了助餐服务企业的运营压力,推动助餐工作顺利开展。
“青心”听民意
“连心”惠民生
“最近家里水龙头水流小还经常停水,有时我正做着饭呢突然就没水了。”“我们家也是,有时候还能流一点,有时候直接没有了。”……前不久,在董家洼村定期举行的“板凳议事会”现场,村民们正在反映“频繁停水”的问题。
会后,茶山社区立即组织人员了解情况并查找原因,发现停水的根源在于村内用水井数量少加上村民用水量大,导致饮用水供应不及时。了解情况后,茶山社区结合实际生产生活需要,邀请专业人员到现场查看并制定凿井方案,发动党员、志愿者一起打井,解决村民用水的烦心事。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近年来,海青镇将党建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促进辖区和谐稳定。将全镇划分为276个微网格,实施“1+2+N”人员配置方案,吸纳党员、退役军人及热心群众等参与基层治理,并依托社会治理流动工作站深入村庄,搭建党群“连心桥”。
同时,海青镇创新推行“板凳议事会”“炕头议事会”等议事机制,确保民情、民声、民忧得到及时反馈与解决。打造“青心颂暖”志愿服务品牌,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打造“心悦海青”社会治理综合体,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青心办,形成流程贯通、业务全面覆盖、机制紧密衔接的服务体系,集中高效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来信来访及12345转办件等问题,实现统一受理、对口派单、联动处置、限期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