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聚法治之力,筑发展之基

——西海岸新区2024年法治建设交出高质量答卷


  □本报记者 李宛遥

  2024年,西海岸新区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新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力推动法治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切实解决群众在法治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治为民<<
  筑牢基层善治根基

  日前,大场镇三河埠村发生了一起因光伏发电板设置引发的邻里纠纷。村民李某认为丁某家的光伏发电板影响了其采光,要求拆除;而丁某则坚持自己已经花了钱,拒绝拆除。在大场镇矛盾调处中心担任轮值调解员的村党委书记毕纪花闻讯后,当即组织专业测绘部门测量李某家冬至日采光值,发现采光值确实不满足相关要求,经多轮调解,最终丁某同意拆除光伏发电板,双方握手言和。
  大场镇副镇长孙薛表示,大场镇以成功获批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为契机,依托“场快办”政务服务品牌,探索打造了“1个中心、6大渠道、1套机制”的“161”矛调工作法,取得了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3%的良好成效。
  大场镇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是西海岸新区绘就基层善治好“枫”景的一个缩影。2024年,新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区、镇街两级“一站式”矛调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形成了“1个区中心+23个镇街中心+368个村(社区)矛调工作站+2276名调解员”的矛调化解体系,实现矛盾纠纷就近就地化解,2024年全区社会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39.3%。
  居民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之源。为让更多居民从“观众”变为“主角”,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新区各镇街搭建了一系列百姓决策共商平台,邀请市民主动说事、集体议事、相互评事,释放出了基层治理“大能量”。
  在珠海街道,“议事亭”成为居民热议身边大小事的新场所。“话筒”交给广大居民,鼓励大家自己的事自己商量着办,无论是社区环境改善还是邻里纠纷调解,居民都能在这里畅所欲言,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在宝山镇,一大批“能人”“热心人”活跃在乡村社区,“杨力调解室”“老赵说法室”“老董和事室”……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调解服务。目前,新区共有446名法治带头人、1449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田间地头、穿梭于村庄院落,宣传法律政策、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法律服务、参与基层治理,为建设美丽乡村、法治乡村保驾护航。
  总结好经验,推广好做法。新区还开展了“一镇(街道)一品”法治品牌创建活动,通过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法治建设精品项目,形成亮点突出、影响力大的法治建设成果和法治建设亮点品牌,夯实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法治赋能<<
  用“营商”换“赢商”

  深化“政务办理+惠企政策+法律咨询”全方位服务,收集解决企业融资、用工、配套等诉求4300余个,开展“点单式”惠企法律服务13400余次;103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小站”,提供11类60门涉企课程,开展宣讲活动100余次,帮助市场主体解决问题210余个;依托“执破协同”项目机制,成功挽救一家负债10.29亿元的企业,238名职工的工资全部清偿,250余亩土地被盘活……这是2024年,新区以法治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成绩单。
  日前,区司法局组织惠企法律服务团队律师万晓春走进六汪镇,为该镇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万晓春针对企业潜在法律风险提出防范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围绕民法典中与企业员工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阐释,加深企业员工对民法典的认识和了解。
  2024年,新区惠企法律服务团队的律师们走遍新区23个镇街,“面对面”为企业答疑解惑。这是新区开展精准普法、助力企业稳定发展的生动注脚。新区紧紧牵住法治化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以市场主体感受为导向,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全力为企业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暖心的服务,不断厚植投资兴业热土。
  2024年,新区印发《2024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发起“双二百”改革6.0行动,235项一件事服务场景实现“集成一次办好”,209项改革任务全部落地。梯次推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项目培育工程,从全区范围内选树28个项目予以立项培育,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启用全国首家政务服务法治活动中心,打造集立法信息采集、人大代表联络、政策法规服务于一体的“三站合一”法治专区,先后开展40余期讲座、走访、座谈活动,超8000人次参与,收集意见建议759条。
  新区还聚焦社会热点和群众关切,积极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2024年前三季度,各行政执法部门累计对行政管理相对人不罚、轻罚287件次,减免金额68.9万元,惠及市场主体282个。

  >>依法行政<<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2024年10月,“扫码执法”阳光监督平台在新区启用。这一制度创新也是新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最新成果。
  在新区,法治政府建设被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来部署开展。过去一年,新区聚焦依法行政核心环节,以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抓手,着力提升行政执法现代化水平,推进执法更公平、流程更透明、监督更高效,将法治政府建设落地落实于实际工作之中。
  在“扫码执法”阳光监督平台上,新区659家行政执法单位、2877名执法人员被纳入其中。区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科长韩彩告诉记者,790项行政执法检查事项都可通过扫码开展执法,平台会记录每一次执法行为,“以此倒逼执法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有助于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
  在法治政府建设中,执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宽严相济、法理相融,执法公信力体现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个执法环节中。2024年,新区承接“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改革试点,研究制定《赋予镇(街道)行政执法权试点方案》,首批向镇街下放69项行政执法权,将区级执法队伍90%以上的执法力量下沉到执法一线,构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通畅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格局。
  在提升依法行政工作质效方面,新区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切实把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2024年,新区重新修订了《青岛西海岸新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监管全流程工作指引》,印发《2024年西海岸新区管委(区政府)立制工作计划》并确定拟制发文件13项,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重大行政决策有关工作指引》,进一步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年内共征集5项重大决策事项并向社会公布。2024年以来,58件工委管委文件、171件政府合同、127件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118件各类会议纪要均经过合法性审查;23个镇街共开展规范性文件、合同等合法性审查5078件次。
  此外,新区积极构建“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机制,形成首批府院联动工作任务清单,明确民生、平安建设、金融破产等11个领域的具体内容和落实机制,推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实现“双提升”。持续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2024年共办理行政诉讼监督、行政非诉执行监督、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案件70件。
  2025年是《法治新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收官之年。新区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法治领域改革,以更实举措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更优法治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