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自贸片区连续4年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园区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主办的2025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在深圳召开。会上,青岛自贸片区获评“2024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园区”称号。
会上,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发布了《2024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报告通过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市场监管、法治环境、宜居环境等六个层面对各大城市和园区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青岛自贸片区获评“2024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园区”称号,这也是片区连续4年获评该称号,展现了青岛自贸片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担当、新作为,彰显了片区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的卓越成效和领先优势。
近年来,青岛自贸片区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做好“加法”,强化各类要素供给。推出土地弹性出让等制度,推动日本荏原等项目“拿地即开工”;设立亿元“自贸助贷”资金池,推出金融助企产品200余款,解决企业信贷支持约2亿元;通过自贸360平台实现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2024年覆盖企业、个人600余个次。
做好“减法”,优化提升服务效率。线下布局政务服务大厅帮办代办专区,规划建设、企业准入、社保医保、财税金融等440余项审批事项实现全覆盖;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人力资源等67种电子证照跨部门归集。全国首创出口退(免)税申报“免填即报”服务模式,出口退税“即报、即审、即退”,节省企业办税时间85%以上。推出“企业登记业务‘智能表单’”服务新模式,4000多种登记材料自动生成、业务智慧化办理,审核时限缩短75%。
做好“乘法”,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搭建数字化平台,倡导组团执法、错峰执法,提升执法效能;打造“三庭一站四中心”,提供13大类、44种细分领域的常见法律服务;启用全国自贸区首个海事法院审判区,审结各类海事案件1000余件。
做好“除法”,破除制度创新障碍堵点。推出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模式,实现6个部门10余个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理,航运企业全流程筹办平均缩减30天以上。片区具有全国首创价值的创新举措占比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试验平台效能稳步提升。
在高质量营商环境赋能下,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新形成32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项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打造“百千亿产业园区”,培育集成电路千亿级产业,基因科技、智能家电、航运贸易金融百亿级产业。5万余家各类市场主体集聚发展,其中182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四上”企业由161家增加到985家。新增就业11.76万人,年均增长36.7%,改革开放试验平台效能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