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2025年新区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法治领域改革,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为“品质西海岸”建设注入法治动能

以法治之力托举城市品质跃升

  □本报记者 李宛遥

  2025年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法治新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法治建设系列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2月6日,全区2025年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暨品质西海岸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吹响“品质西海岸”建设集结号。面对新阶段新任务,新区如何推动法治建设全面提质,以法治之力托举城市品质跃升?记者日前采访获悉,今年新区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法治领域改革,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为“品质西海岸”建设注入法治动能。

  机制创新,压紧压实法治建设责任

  今年,新区将编制《2025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点》,开展“十五五”法治新区建设规划工作,制定《青岛西海岸新区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实施办法》,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制度,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制。
  述法制度是压实领导干部法治责任的有力举措。在过去会议述法、电视述法等形式的基础上,今年,新区将进一步健全区直单位和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制度,推动述法工作向部门、镇街延伸,推动“一把手”述法从“纸面”到“台前”,将村(社区)负责人纳入述法范围,实现述法主体应述尽述。
  新区将立足《青岛西海岸新区法治督察办法》,推动法治督察机制实现系统性升级。围绕重点执法部门行政执法情况、法治镇街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情况,持续加强法治督察与纪检监督监察的协调配合力度,构建“法治督察+纪检监督监察+检察监督+执法监督”相融合的“法治督察+”模式,充分发挥法治督察倒逼法治建设责任落实职能作用,着力解决全区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

  改革攻坚,良法善治护航美好生活

  如何塑造法治建设新优势?重在用好改革这一招是关键。
  2025年,新区将围绕《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的实施意见(2024-2027年)》,统筹推进深化党领导法治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公正司法等领域的改革步伐,大力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工作,着力解决法治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024年,新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区、镇街两级“一站式”矛调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形成了“1个区中心+23个镇街中心+368个村(社区)矛调工作站+2276名调解员”的矛调化解体系,全年社会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39.3%。今年,新区将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城市建设、物业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创新法治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新模式,广泛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实现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和供给之间的良性互动,以良法善治护航人民美好生活。

  多维发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之举。
  从持续健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到推动各项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到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从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到致力于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近年来,新区通过制定《青岛西海岸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多措并举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今年,新区将继续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法治建设工作主线之一,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2025年,新区将开展“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法律服务行动,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痛点、盲点、难点、堵点,进一步前移法律服务关口,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纠纷,提升企业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以高水平的法律服务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政府部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新区将以《青岛西海岸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为标准,推动各单位各部门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聚焦广大经营主体的法治需求,强化全方位法治保障,发挥法治助企惠民作用,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聚力提高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