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大明贵妃万贞儿

  □史新

  十多年前,笔者曾看过一部贺岁片《龙门飞甲》,对片中的人物万贵妃稍有印象。
  万贵妃是明宪宗朱见深最宠爱的妃子,其原型是《明史列传》中的大明第一贵妃万贞儿。在正史和野史中,对万贞儿这个人物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她“集保姆与贵妃于一身,伺候和辅佐皇上,被明宪宗视为‘母亲般的呵护、情人般的挚爱’”;有的说她“骑马执戈、英姿飒爽,常陪皇上巡游天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皇贵妃”;还有的说她“执掌统领后宫,勾结西厂残害其他情敌、政敌,是‘华夏第一妖妃’”……万贞儿究竟是何许人也,又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一次,笔者偶翻明朝万历版《诸城县志》,发现万贞儿竟是西海岸老乡,更引发了笔者对她的好奇。于是,各处搜集资料,了解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的人生经历。

  壹

  万贞儿是明代诸城县信阳乡人,明万历版《诸城县志》记载:诸城县设8乡12隅,其中信阳乡领27社,后31社。信阳乡也被称诸城东南乡,也就是现在的西海岸新区大村、泊里、大场一带。
  万贞儿生于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其父万贵曾是一名县衙小吏。在万贞儿4岁那年,万贵因为亲属犯罪被株连流放,申诉后仍未脱罪,无奈之下只好把女儿托人送入宫中做宫女,以免流落街头饿死或被卖于青楼。初入皇宫的万贞儿乖巧懂事、聪慧过人,后被孝恭皇后纳为贴身宫女。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朝经历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率兵亲征蒙古瓦剌,并让弟弟朱祁钰做监国。不想,朱祁镇兵败,被瓦剌俘虏。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稳定朝廷大局,孝恭太后和大臣们商议拥立朱祁钰为皇帝(即明景帝),立朱祁镇2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等朱祁钰百年之后再还政于朱祁镇之子。
  为了保护自己的孙子,孙太后把自己最信任的宫女万贞儿派到了朱见深身边伺候。此时的万贞儿已经19岁,比朱见深整整大了17岁,她就这样如母亲一般照顾着朱见深。
  坐上皇帝宝座的朱祁钰,任用于谦击退瓦剌,瓦剌被迫与明朝议和,并送还明英宗朱祁镇。按理说,朱祁钰应该把皇位还给哥哥,但他怎舍得把权力拱手相让,便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实则把他和嫂子钱皇后关进了冷宫。
  万贞儿深知皇宫内明争暗斗、危机四伏,朱见深这个太子就像是一个活靶子,若不仔细看护,随时都会有生命之忧。因此,她在照顾朱见深的日子里格外尽心,凡是朱见深的饮食,她都会先尝过,确认没有异常后才会拿给朱见深吃。平时,也是不会离开朱见深半步,唯恐有人要害他。经过长时间相处,朱见深和万贞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万贞儿百般依赖,只要有一刻看不见万贞儿,便寝食难安、四处寻找。
  万贞儿的细心和谨慎就像牢固的屏障一样,将朱见深护得密不透风。但是朝局的动荡,再一次把朱见深推上了风口浪尖。

  贰

  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地位逐渐稳固的朱祁钰下旨,将朱见深封为沂王,立皇子朱见济为太子。东宫的宫女、太监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忙着收拾细软,有关系路子的另攀高枝,无关系门子的只能听其发落。面对如此情景,5岁的朱见深不知所措,蜷缩在墙角哽咽流泪。
  正在朱见深茫然无措之际,万贞儿出现在他的身后。她把朱见深揽在怀里,轻轻拍着他的后背,一遍又一遍地柔声安慰他,并告诉他,就算所有人都离他而去,她也会留在这里守护着他。万贞儿把这些话重复了多遍,朱见深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并在万贞儿的怀里睡着了。
  朱见深被废后,朱祁钰将其打入冷宫,曾经拥戴朱见深的那些大臣们,慢慢地倒向了朱祁钰,甚至连朱见深的生母也对他不管不问,只有万贞儿一个人对他不离不弃。这让朱见深对万贞儿变得更加依赖,他们虽是主仆,更像母子。
  也许是命中注定,朱见深不该如此平凡,老天似乎也在眷顾他。刚刚当了太子一年的朱见济福薄命短,不幸早夭。这给了朱祁钰重重一击,从此无心打理朝政。当时,有朝廷大臣上疏,要求复立朱见深,惹得朱祁钰很是不快,他对这些大臣施加了惩罚,廷杖、贬谪、流放,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朱祁钰病重,不能上朝。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大臣在孙太后的支持下趁机发动兵变,拥立朱祁镇复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夺门之变”。
  正在病中的朱祁钰闻此消息,病情加重,几个月后,一命呜呼。朱祁镇再次登上皇帝宝座,朱见深也顺理成章地重新成为了太子。

  叁

  朱祁镇重新当了皇帝,9岁的皇子朱见深又成为太子,万贞儿也成了东宫里的掌事红人。可好日子并未持续多久,因为朱祁镇与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产生了矛盾,朱祁镇曾多次想废掉朱见深。对于四面楚歌的朱见深而言,那段时日,万贞儿再次成了他唯一的依靠。
  因长期精神紧张,朱见深患上了口吃的毛病和严重的睡眠障碍,只有在万贞儿面前,他才能完全放松,不会口吃,并安心睡着。
  在万贞儿十几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下,朱见深逐渐长大成人,对万贞儿也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在朱见深眼里,三十多岁的万贞儿比自己身边的那些年轻女子成熟妩媚,最重要的是万贞儿能给他安全感,由此可以说朱见深有“恋母”情结。
  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17岁的太子朱见深终于熬出头,登上大位,是为明宪宗。做了皇帝的朱见深本想立万贞儿为皇后,却遭到母亲周太后和大臣们的反对,最后选择了门当户对的吴氏为后,即为吴皇后。朱见深只好立万贞儿为贵妃,让她统御六宫,还给她的家人都封了官爵。
  至此,万贞儿成了大明历史上第一位执掌后宫的贵妃,那一年,她34岁。此后,朱见深每次出游,万贞儿总是戎装跨马、配剑相随。周太后很是不解,为什么儿子无视六宫佳丽,偏偏喜欢万贞儿。对此,朱见深表示他并不是迷恋万贞儿的容貌,只是只要她在身边,他就觉得心安。
  尽管两人年龄相差17岁,但朱见深的眼里却只有万贞儿,皇后以及后宫其他嫔妃宛如过眼云烟,从来都没放在心上。这份独宠,让万贞儿遭到了吴皇后的妒忌。于是,她故意让人找万贞儿的错,随后以皇后的身份杖责了万贞儿,为此她付出了被朱见深废后的沉重代价。朱见深新立了王皇后,但万贞儿的地位没有丝毫撼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从青丝到霜发,在此后的23年里,朱见深对万贞儿感情始终如一,不曾改变。

  肆

  明天顺九年(公元1465年),35岁的万贞儿生下了皇子。有了前车之鉴,朱见深的第二任皇后王氏完全不敢再去挑战朱见深与万贞儿的感情,她明智地选择了躲避锋芒,让自己安稳度过了余生。
  万贞儿生下的皇子,并未平安长大就夭折了。受到打击的万贞儿此后再也没有生育,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与朱见深的感情,两人反而愈加亲密。
  不过,沉浸在丧子之痛且不能再生育的万贞儿精神受到极大打击,甚至有些偏执,这也就有了后来野史中,一个“心理扭曲,容不得任何人对自己地位发起挑战,勾结西厂太监屠杀政敌、情敌,甚至明宪宗其他妃子怀上了皇上的骨肉,也要派人追到边关大漠斩草除根”的讹传。
  从正史上看,万贞儿利用非常手段残害其他与皇上亲密或怀有皇上子嗣的嫔妃并不存在,明宪宗共有14个皇子,就能说明一切,否则皇帝也不会持续宠爱她。倒是利用西厂太监打压政敌,或着重用外戚这些情况是有的,但也属于一种自保手段或者说是一种人之常情。
  明成化二十四年(公元1587年)春,57岁的万贞儿香消玉殒。刚40岁出头的朱见深伤心欲绝,一声长叹:“万氏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他为爱人辍朝七日,颁旨赐万贞儿谥号“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葬天寿山。此后,朱见深郁郁寡欢,萎靡不振,仅仅三个月后也撒手人寰。
  有人把朱见深和万贞儿的感情与唐明皇和杨贵妃作对比,但从专情来看,朱见深远超唐明皇。朱见深和万贞儿的故事本是一段惊世骇俗、可以流传千古的宫廷爱情佳话,怎奈却被那些奸邪之人任意抹黑、蹂躏,难怪后来清朝的乾隆皇帝要给万贞儿平反昭雪了。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