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25天的2025年青岛新春艺术彩灯节圆满落幕,累计举办文化展演2000余场
光影璀璨,35万人次共赏灯海盛宴

2月15日,2025年青岛新春艺术彩灯节圆满落幕,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5万人次。
□车宏熙 摄
□本报记者 李宛遥
以往每到农历腊月,青岛世界博览城就像按下了“暂停键”,4万平方米的展会场地变得冷冷清清,要等到来年春天才开始有展会活动。可今年不一样,从1月20日(农历小年)到2月12日(元宵节),这里天天热闹得像过年赶大集,众多市民游客纷纷来到这里,走进北方最大的室内灯会——2025年青岛新春艺术彩灯节,赏民俗乐游园,感受浓浓的喜庆年味儿。
2月15日,2025年青岛新春艺术彩灯节正式闭幕,在25天的璀璨光影中,举办文化展演2000余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5万人次,成为与蛇年新春交相辉映的一场城市文化盛宴。
彩灯节里赏民俗
老手艺有新玩法
走进青岛世界博览城的大门,近千米长的灯火长廊里点缀着50余组大型灯组,宛如一条流动的星河,“灯火中国年”“童梦绘世界”“国朝正当红”三大主题各俱神韵,孔雀迎宾、蛇年大吉、恭贺新春、年年有余、国潮女神等寓意吉祥、美轮美奂的大型灯组充分营造出精彩纷呈、喜庆热烈的浓厚节日氛围。
记者了解到,本届彩灯节上亮相的彩灯,由200位自贡资深工匠,历时42天,以自贡彩灯技艺为基底,融合青岛特色文化精心打造而成。在彩灯展出周期、规模、规格、数量等方面,均创造了西海岸灯会新纪录。同时,彩灯节充分利用青岛世界博览城宽敞的空间优势,开创性地将绝美彩灯置于4万平方米的十字连廊中,极大提升了观赏性和互动性。
更让游客感到惊喜的,是那些能近距离体验的老手艺。每天晚上7时,非遗打铁花的摊位前总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35岁的王刚师傅抡起铁勺,把烧到1600℃的铁水往空中一泼,金红色的火花雨哗啦啦落下来,和头顶的彩灯交相辉映,特别壮观。记者了解到,25天时间里,200余位表演者带来了打铁花、火壶表演、南派舞狮等35项表演,累计展演2000余场次。
特色商户齐扎堆
淡季不淡人气旺
岁末年初是青岛世界博览城的“传统淡季”。如何让“淡季不淡”,本届彩灯节给出了新解法:利用世博城35米挑高的连廊空间,打造冬季室内观灯新模式。设计师团队将传统露天灯会的“线状布局”改为“网状结构”,通过环形动线设计,让游客在温暖环境中也能体验移步换景的乐趣。
为丰富市民游客的游玩体验,彩灯节期间还联合100余家特色商户,涵盖文创、美食、游乐等多个品类,打造了集“吃、喝、玩、乐、游、购”于一体的春节消费新场景。
“头顶有遮风挡雨的顶棚,地上铺了防滑地毯,在这赏灯游玩非常放心。”新区市民林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玩累了有地方歇脚、有地方吃饭,还能带孩子体验非遗糖画、汉服换装这些特色项目,“特别是文创市集里的蛇年限定花灯,把传统扎染工艺和现代LED结合,买回去既能增添年味又能传承文化。”
记者观察发现,每到晚上9时左右,场馆门口出租车就排起长龙。滴滴司机李师傅告诉记者,每天这个时间,从彩灯节出来的客人就开始多起来,打车单子一个接一个,接单都忙不过来,往年春节都是在商场等单,今年多了一个新地方。
小灯点亮大品牌
打造文旅新名片
这次彩灯节最成功的,是给新区冬天的夜晚添了个好去处。“以前大家总觉得来青岛旅游就是夏天洗海澡、喝啤酒,现在朋友圈里刷屏的都是‘冬天夜游彩灯节’。”城阳区游客王金凤告诉记者,身边很多朋友都说要来西海岸逛逛彩灯节。
自开幕以来,彩灯节持续受到新华社、央视等30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相关报道150余篇,社交媒体相关话题曝光量突破2亿次,并荣获“青岛西海岸新区年度文旅新场景优秀案例”称号,成为青岛蛇年新春游玩热门目的地。
能把活动办成品牌,靠的是实打实的服务。为保障游客游玩体验,青岛世界博览城精心制定服务保障方案,联合区文旅局、区教体局、区会展办以及公安、交通运输、消防等部门,全面保障活动顺利举办。活动期间,日均投入安保力量200余人、卫生保洁200余人、服务志愿者80余人,日常巡检900余次,保障每一位市民游客开心赏灯、安心游园、放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