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纸浆“三单”融合业务成功落地山东港口青岛港
给传统海运插上“数字翅膀”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马文凯
日前,中远海运“创新轮”缓缓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西联公司码头泊位,顺利完成纸浆货物入库,标志着全国首例纸浆“三单”融合业务成功落地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为全国港航领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创新经验。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西联公司,全球首创全流程自动化件杂货纸浆码头前沿,只见大船稳稳靠泊,装载着大件设备的无人驾驶IGV水平运输车往来穿梭,货物整齐地排列在码头前沿,等待装船出口发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全国首例“三单”融合业务的纸浆,就是在这里完成了接卸。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三单”,一是指货物装船后在GSBN(全球航运商业网络)平台产生的电子提单;二是船舶到港前,GSBN平台将电子提单数据推送到山东港口“云港通”平台,客户在“云港通”发起申请,将电子提单换成电子提货单;三是客户如有仓单质押融资等需求,可以在山东港口“港云仓”平台申请出具电子仓单。
“三单”融合,打破了上述不同平台间的数据壁垒,通过数据共享为货物办理“电子护照”,实现一路畅通无阻:船公司通过GSBN区块链平台签发电子提单,几分钟后,提单数据跨越重洋直达港口系统。货物还在海上航行时,山东港口“云港通”平台已自动生成电子提货单,同步共享给海关等相关方。当货轮靠泊的汽笛鸣响时,货主在手机上就能看到货物实时位置、完成费用支付并预约提货车队。如有融资需求,客户还可以在“港云仓”平台申请电子仓单,不仅自动关联报关信息,还能作为融资质押凭证,过去需要奔波现场办理的业务,现在可以轻轻松松“掌上”搞定。
“‘三单‘融合后的这套数字化系统,就像给物流链条装上了‘智能导航’,让每个环节的数据自动衔接、实时验真,杜绝了纸质时代‘丢件改单’的烦恼,让整个流程用时从周级缩短到小时级,给传统海运插上了‘数字翅膀’。”山东港口青岛港西联公司货运计划负责人管善强介绍道。
山东港口青岛港西联公司市场部党支部书记、部长秦伟伟表示,山东港口凭借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已构建起成熟的纸浆装卸仓储物流体系。港口在装卸、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都形成了标准化流程,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港口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纸浆运输的效率与安全性,为纸浆贸易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纸浆贸易领域,传统代开证等单一融资方式限制了企业与外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能力,制约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此次山东港口创新实施的‘三单’融合业务,正是通过数字化手段与供应链金融相结合,为纸浆行业上下游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融资方式,推动行业向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山东港口投控集团营销服务中心副主任、供应链综合服务中心副总经理王帅说。
据介绍,“三单”融合提高了通关效率、每单货物可节省快递费、换单费500元至600元,此外,客户可以在“提单-提货单-仓单”中任意一个单据环节发起融资,提升了融资的便利性,增加了与外商业务长期合作粘性,融资渠道越来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