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发展合力,增进海洋福祉
2月27日下午,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在西海岸新区圆满落幕。大会为推动海滨城市与海洋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全球协同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分享知识经验、碰撞思想火花、凝聚理念共识,共同描绘更加繁荣、可持续的蓝色未来。
法国总统联合国海洋大会副特使阿绍克·阿迪塞阿姆——
建立伙伴关系,实现共赢发展
海洋和文化是青岛的两大支柱,这座城市充满了精神力量。
法国尼斯将作为主办城市举办下一届联合国海洋大会,这是一场全球性的会议。我们将集中讨论三个主要议题,分别是海洋科学、蓝色经济与金融、沿海韧性。青岛拥有世界领先的海洋研究机构和“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我们相信青岛在海洋城市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可以向世界展示下一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的议题。这也是法国尼斯与青岛建立伙伴关系的原因,二者能够基于共同的海洋科学、海洋带韧性与蓝色经济展开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青岛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就像是中国乃至亚洲的一座灯塔,让世界对海洋健康的警觉性得到提升,为全球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海洋科学解决方案。
文/本报记者 李涛 整理
图/本报记者 李涛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副会长赵亚力——
共商共建共享,增进海洋福祉
本次大会是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主办方能够邀请到这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深度探讨全球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挑战与解决方案,我觉得意义重大。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面积覆盖了全球的70%以上。探索、利用、开发、保护和管理海洋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海洋大国,现在正加速迈向海洋强国。2019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为引领全球海洋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抓手,要在深化海洋领域国际合作交流上担当先行,共商、共建、共享,增进海洋福祉。
文/本报记者 李涛 整理
图/本报记者 龚鹏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海上丝路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潘新春——
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科学规划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我们已经连续开展了八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今年将继续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展活动,吸引更多公益组织参与,来提高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
“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要坚持全球视野,从更高的角度开展工作,立足青岛、面向中国、走向世界,分享中国在“海洋十年”行动中的好理念、好实践、好成就,为全球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多年来,我们基金会和很多国家开展合作,输出基于“和合文化”和自然解决方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科学规划。未来,我们希望和“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一起,聚集国内国际的海洋资源和力量,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将“海洋十年”行动内容、“一带一路”城市需求等结合起来,在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快速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出更多、更新的贡献。
文/本报记者 李涛 整理
图/本报记者 李涛
青岛琅琊台集团副总裁徐炳政——
打造连接全球海洋城市的文化纽带
作为青岛本土区域品牌,琅琊台集团经历了67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白酒产业,发展形成了海洋白酒、海洋生物科技、合成生物学三大业务板块,也打造了中国海派白酒品牌。
“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成立以来,聚焦海洋,特别是围绕海洋科技、海洋生物合成等海洋前沿领域,广聚共识、融通智慧,为企业行业布局、合作拓展搭建了平台,为本土的海洋企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资源聚集效应。希望琅琊台酒能够以其独特的海洋文化底蕴和品质,成为连接全球海洋城市的文化纽带。
我们对小球藻、裂壶藻等微藻类进行了深加工,生产出了藻油DHA等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是最大的。我们还采用最新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将传统的有机酸进行升级,近20年一直保持全球领先的规模,也是青岛首批入选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并斩获中国工业大奖等荣誉。
文/本报记者 李涛 整理
图/本报记者 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