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一家合资企业的新区安家记

  □本报记者 董梅雪

  “再确认一次科技成果进场流程。”
  “下午3点需要和项目方沟通成果对接会内容,把材料准备好。”
  ……
  勘察活动场地,对接参加会议的部分高校和项目方,修改完善会议的具体细节……春节过后,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招商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到筹备工作中,迎接即将在3月底举办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
  这场以“锚定科技成果,擘画未来产业”为主题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由2024年刚落户西海岸新区的山东省融担上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承办。该公司由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合成立,致力于担当科技金融领域的探路者,挖掘优质的科技成果,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这场对接会将充分发挥链接政策、成果、需求、供给、资本的桥梁作用,推动区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借这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该公司也将全面展示自己对于新区的非凡意义——成为新区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全链条、全生态,促进科技金融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体发展的重要助力。
  从2024年4月底落户到同年12月底签约,山东省融担上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在新区的发展之路迅速而稳健。今年,这个项目将从“纸面”落到“地面”,在新区生根发芽,为“品质西海岸”建设增添新的动力。然而,企业在新区安家的背后,是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招商团队面对多重挑战的“破冰之旅”。

  
  1条消息 1通电话
“试验田”抢抓“好苗子”

  “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有意拓展科技金融领域业务,计划与上海技术交易所设立合资公司。”2024年3月20日,“企地共建·走进青岛”活动在新区举办,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指挥部指挥长,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延军在活动上听到了这个消息。
  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在全省担保体系中占据龙头地位,上海技术交易所是我国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两者强强联合足以触动每一个招商人的神经。
  “晓波、马亮,现在快过来。”当时已经是晚上9时,王延军一个电话,让招商专班成员们马上赶到了活动现场。
  “与省投融资担保集团相关负责人聊过后,我们知道他们的合资公司将专注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金融等业务,这些业务恰恰能补足新区当前的短板、弱项,如果能够落户新区,不仅能弥补产业短板,还会对整合新区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和企业产业力量起到重要作用。”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招商小组副组长高晓波说,这不仅符合当下发展形势,更与新区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服务生态的方向高度契合。
  肩负着建设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总部经济等各类资本汇集的枢纽门户重任的唐岛湾金融科创区,自成立以来就着力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搭建“金融+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平台,力促科技金融崛起。
  这片深耕细作多年的科技金融沃土,正需要一个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探路者。王延军当即决定,要牢牢抓住这个项目。
  为争取合资公司落地新区,第二天,唐岛湾金融科创区立即成立专门招商小组,主要领导牵头,多次召集多部门参加会议,研判项目情况,仔细梳理现有招商政策,制定详细招引计划方案。先后多次赴济南、上海、长沙等地,向两家投资方公司负责人介绍新区的营商环境、招商政策、产业优势,诚恳积极的态度迅速获得了两方的认可。
  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双招双引部负责人马亮告诉记者,虽然拿到了“入场券”,但还有其他城市也对这个项目“虎视眈眈”,济南市是最强的竞争对手。在两家投资方决定项目落户地点前,招商小组得知了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更偏向将合资公司落户济南这个消息。
  得知新区并不是合资公司落地城市的首选,高晓波一行三人迅速赶往上海。“招商这件事,正式签约前,都不能确定花落谁家。”高晓波说,“现在,我们必须要去争取上海技术交易所这一票。”
  正是这趟拜访,赢得了上海技术交易所的青睐。
100字简介 10小时攻坚
“一门清”赢下“合作书”

  抵达上海后,招商小组马不停蹄赶往上海技术交易所,并于下午2时开始进行合作沟通。
  “进入正题后,针对合资公司的业务,他们只给了我们不到100字的简介,我们要根据这短短的几行字,制定出一份新区与之合作的备忘录,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马亮回忆道。
  “要招好商,得做到‘一门清’。”王延军说,“底数清、情况明,这是做好招商的‘基本功’,绝不能在面对企业时‘一问三不知’。对方企业有哪些业务,新区在哪些方面能与之匹配,下一步怎么干,我们必须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根据上海技术交易所提供的业务简介,招商小组一条条分析提炼,再列举新区将如何在政策、产业、业务等方面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谈判时,招商小组也紧绷“招引企业并不是最终目标,如何让企业融入当地发展、实现共赢才是关键”这根弦,结合新区优势,对合作后的业务发展提出多条建设性意见。
  从下午2时开始,招商小组争分夺秒,攻坚克难,最终在深夜12时,拿出了一份数千字的合作备忘录。次日凌晨3时,高晓波等来了上海技术交易所的肯定回复。早上9时30分,赶在决策会召开前,一份经过上海技术交易所盖章认证的合作备忘录,出现在决策会的桌面上。
  最终,招商小组人员以诚恳的态度、专业的思路和敬业的精神争取到项目方对新区的认可,山东省投融资担保集团与上海技术交易所一致同意将合资公司设在新区。
  2024年4月26日,两家巨头企业跨省牵手设立的合资公司——山东省融担上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正式在西海岸新区注册成立。
1个变故 1次创新
“新思路”打开“新格局”

  一切似乎尘埃落定,然而就在企业步入正轨,准备大展拳脚时,又一个变故出现了。
  2024年6月6日,国务院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条例明确提出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这一政策的出台,导致原定的合作模式无法继续实施,项目面临叫停风险。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唐岛湾金融科创区积极求变,迅速调整策略。积极与新区工信、审计、招商等部门紧密协作,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多次交流讨论。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一个崭新的合作模式逐渐浮出水面——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决定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经过紧张的筹备和协商,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成功与第三方服务机构达成了合作协议。这一创新的合作模式,为全区的招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板。
  2024年12月30日,山东省融担上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与新区正式签订合同。企业将深入挖掘新区优质的科技成果,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至此,这家合资企业终于在新区顺利安家,安心扎根生长。
  把项目引进来,只是招商引资的第一步。让项目留得住、发展好,与现有的产业集群形成良好互动,才是招商引资的关键。让企业家变成“自家人”,才能带动更多的项目落户,形成“以商招商”新格局。
  山东省融担上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落地以来,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围绕重点工作,积极助力企业在新区开展业务。目前,该公司已经为青岛云集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29项专利进行了价值评估,评估专利价值约1.1亿元。同时,该公司正在争取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公共平台山东分中心落地新区,这将助力新区打造全省科技金融高地,并对新区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科创型企业培育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看中了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上海技术交易所又推荐两家企业来新区投资,其中一个项目目前已完成落户。
  “无论是西海岸新区优质的营商环境,还是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招商人员孜孜不倦的坚持、站在投资方角度思考问题的真诚,都让我们感受到新区的实干以及对项目的渴望和热情。”上海技术交易所项目总监王勇说。
  据统计,2024年以来,唐岛湾金融科创区累计引进并落地项目56个,完成外资到账1550万美元,以招商引资实效为“品质西海岸”建设赋能。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