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街道团工委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学子返家乡,一线长才干
□本报记者 仪博文
为吸引青年学子投身家乡建设,近日,辛安街道团工委组织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通过系统化组织、精准化对接、专业化服务,搭建起大学生服务基层、成长成才的实践平台。
辛安街道团工委面向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定向招募了55名返乡大学生。同时,举办“青燕归巢 筑梦家乡”主题座谈活动,采用“专业特长自述+实践需求点单”模式,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等8个专业领域的人才档案库,精准对接返乡学子与家乡发展需求。同时,组织学子实地探访辛安街道企业之家、企业人才街,让他们直观了解家乡的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构建起在外学子与家乡发展的双向赋能通道。
结合辖区实际与大学生需求,辛安街道团工委依据“专业对口+兴趣匹配”原则,将大学生分配到应急管理、便民服务、社区一线等三类实践岗位,并制定了“岗前培训-过程指导-总结评估”全周期培养方案。同时,开展公文写作、沟通技巧、应急处置等4场专题培训,建立“1名干部+1名带教”双导师指导机制,定期组织实践成果汇报会,全方位保障实践活动的成效。
首批20名返乡大学生迅速奔赴应急管理、便民服务等一线岗位,以“实战练兵+导师带教”模式,在基层治理的最前沿经受锻炼。在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安全专业的学生参与防汛应急预案推演,还深入居民家中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宣传;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化身“帮办员”,日均接待群众60余人次,用专业知识为群众排忧解难。另外30余名进入社区一线岗位的大学生,以辛安街道青桐学堂为主阵地,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展教学托管服务,涵盖课业辅导、安全教育、科普课程等多个方面,为社区青少年成长助力。
本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服务供给与成长需求的双向奔赴。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提升了能力,为家乡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这次实践让我真正了解了家乡,也让我有机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收获满满。”山东科技大学学生李佳莉说道。
下一步,辛安街道团工委将继续完善“高校-社区”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拓展实践领域,深化成果转化,吸引和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家乡的热土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街道基层治理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