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智能制造加工中心联盟与纺织机械行业联合会成立,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设立资源共享新平台

智能制造:从“盆景”变“风景”


   海信日立车间实现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本报记者 王雪

  3月7日,西海岸新区智能制造加工中心联盟与纺织机械行业联合会正式成立,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设立新平台。这一动作不仅是青岛制造业版图的一次重要升级,更是新区在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以智能制造重塑产业生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落子。
  新区智能制造加工中心联盟作为山东省首个聚焦“共享智造”的区域性产业联盟,其背后折射出西海岸新区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跃迁的深远布局——通过资源整合、技术突围与生态重构,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构建智能制造生态圈

  作为青岛制造业的重要板块,近年来新区深入实施制造强区战略,聚焦“5+5+7”重点产业,加速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迭代升级。此次成立的智能制造加工中心联盟与纺织机械行业联合会,正是新区破解中小企业转型痛点、重塑产业链协同模式的核心抓手。
  针对中小企业在设备购置、技术升级上的“卡脖子”难题,新区创新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区域通用加工中心”双轮驱动模式,谋划建设一个实体通用加工中心、搭建一个共享加工中心线上平台、成立智能制造加工中心联盟和纺织机械行业联合会。
  实体通用加工中心由青岛大东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牵头打造,目标是形成一个全流程加工体系,包括切割下料、折弯成型、焊接、喷砂、淬火、加工、打磨抛光、表面喷涂等,配备高精度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可满足航空航天零部件、精密仪器等非标产品加工需求。中心一方面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定制化与非标零件加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与合作;一方面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实践基地和试验场所,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共享加工中心线上平台将整合新区制造业企业加工中心资源,开设供需联系端口,供需双方企业实时、动态地在线发布信息,实现制造加工外包业务精准对接,对企业订单加工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目前平台已接入100余家企业,初步形成“线上提需求、线下促合作”的产业协同网络。
  智能制造加工中心联盟和纺织机械行业联合会将在行业内部搭建产、学、研、用之间畅通的交流平台,在产业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联合互补、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实现行业内优势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这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资源整合,更是生产关系的重构。”区工信局局长刘然吉表示,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有效打破企业间的“数据孤岛”与“设备围墙”,新区正构建起跨行业、跨层级的智能制造生态圈,为区域制造业降本增效注入新动能。

  频频突破“卡脖子”技术
  涌动澎湃创新动能

  在成立大会公布的数据中,不难感受到新区智能制造产业澎湃的创新动能:2024年新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总产值达423.9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86%;优势高成长企业不断增多,目前新区拥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19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
  亮眼数字的背后,是一批领军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硬核实践。
  潍柴智慧重工项目实现量产,全年实现产值10.8亿元;中加特参与完成的“深部煤炭数智化高效开采成套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自主研发的变频电机一体机在我国矿用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80%,行业排名第一;国华(青岛)智能装备研发的高性能机器人关节谐波减速器,突破了进口谐波减速器在高端谐波减速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实现了高端谐波减速器产品的国产替代;北船重工与华世洁合作的VOCs治理项目,将排放值控制在国标1/3水平;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皮带机技术改造项目,应用中加特解决方案后总体节能达到20%以上……这些案例印证着新区“科技-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创新已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攻关。”刘然吉说。目前,新区正引导重点企业联合上下游组建技术攻关联合体,在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形成创新联盟。随着潍柴智慧重工等百亿级项目量产,新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虹吸效应日益凸显。

  让智能制造从
  “盆景”变“风景”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划的交汇点,新区为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了路线图:
  设备更新与场景革命,借力国家设备更新政策,推动5G、AI、边缘计算深度融入生产环节,建设智能工厂、黑灯工厂示范标杆;
  数据驱动与数字化转型,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现全流程数据贯通,培育数据要素赋能的新质生产力;
  跨界融合与能级跃升,依托联盟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智能制造与纺织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交叉创新;
  ……
  “我们要让智能制造从‘盆景’变成‘风景’。”新区智能制造加工中心联盟理事长、青岛大东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巍表示,随着共享加工中心线上平台辐射半径扩大,预计将带动区域产业链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
  从一家企业的技术突围到一个联盟的生态共建,西海岸新区正以智能制造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当资源共享成为共识、协同创新成为常态,这座承载国家战略的开放新城,将在“品质西海岸”建设过程中,构筑起面向未来的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