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新区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独特优势,用心用情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

“五老”献余热,护苗助成长

  □本报记者 谭宁 本报通讯员 王丰业 崔锦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至关重要。西海岸新区关工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传统文化、科技素养和法治教育为重点,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在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的优势和作用,用心用情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

  坚持立德树人
  红色基因代代传

  近年来,新区关工委与相关部门在中小学坚持开展“雷锋精神与我同行”学雷锋主题活动,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活动项目,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学雷锋校本课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看一部雷锋电影,读一部雷锋书籍,唱一首雷锋歌曲,践行一次学雷锋志愿活动”等“十个一”工程,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时代新风,让学雷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与此同时,新区关工委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优势,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组成以“五老”志愿者为主体的党史、国史教育宣讲团,采取主题班会、少先队主题会等方式,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去年以来,全区100多名“五老”志愿者开展爱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0多场(次),累计受教育学生4.5万人次。
  新区各级关工委还充分利用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组织青少年开展缅怀先烈活动;组织青年职工和农村青年分批到井冈山、沂蒙革命老区、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聆听红色故事,寻访英雄足迹,让红色文化滋养心灵。区关工委海风乐团坚持利用儿童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与中小学生同台演唱红色经典歌曲,让学生在娱乐中接受红色教育。

  强化法治教育
  筑牢守法防火墙

  “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这些不良行为发展下去,就会触犯法律,构成犯罪。”近日,新区关工委法治教育工作团成员来到第四初级中学,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最佳场所。去年以来,新区关工委组织老法官、老警察、老法律专家进学校、到社区、去监所,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入脑入心。同时,“五老”志愿者编辑法律读本、法律试卷等辅助教材,进学校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治教育活动。一年多来,“五老”志愿者先后到第六初级中学、启明星高级中学等学校开展普法教育活动51场(次),受教育学生3.8万人次。
  在社区,“五老”志愿者举办法治讲座、开办“法治大讲堂”,对青少年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不能让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新区“五老”志愿者还定期对未成年嫌疑人宣讲法律知识,为社区矫正人员上法治教育课,对刑满释放青少年进行跟踪感化教育,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爱心帮扶,以爱心和耐心引导困境青少年树立生活信心,促使“浪子回头”。

  关注重点群体
  精准帮扶解忧难

  帮助困境青少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此,新区关工委因人施策:对读书难的孩子,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对缺乏致富本领的农村青年,组织科技帮扶;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公益活动,把精准关爱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新区关工委发挥“五老”与社会各界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联系瑞源集团、亿联集团、海控集团、小草公益等爱心企业、公益组织捐献物资,帮助困难家庭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新区关工委慈善分会积极与区属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联系,募集善款资助困境青少年100多名;新区关工委支持成立耿秋萍爱心工作室,每年联系100多名爱心人士捐款资助困境青少年50多名。
  开展创意手工太空泥、石膏娃娃涂色活动,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开设书法、绘画、音乐等课程……每年寒暑假期间,新区“五老”志愿者都会走进社区举办公益课堂,开展志愿服务,不仅解决了家长假期看娃难的问题,也让孩子们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聚焦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新区关工委组织21名科技专家成立6个农村科技培训专家组,开办广播讲座、网上大课堂,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青年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去年以来,累计培训青年农民1.3万人次、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620名、培育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21名。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