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守好食用农产品入市第一关

新区加快推进农批市场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守护市民“菜篮子”安全


  新区农批市场组织开展农产品快检,保障消费者买得放心。
  □本报记者 王雪

  近日,区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青岛市“市办实事”项目要求,加快推进农批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通过智慧赋能、创新协同,全面提升监管效能,确保市民“菜篮子”安全。

  统筹部署
  强化责任落实

  为确保快检工作高效推进,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属地市场监管所、农批市场主办方及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人,召开全区农批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抽检工作部署会。会议明确了快检工作的攻坚方向和核心任务,要求严把食用农产品入市销售的第一道关口。
  “一旦快检结果不合格,立即启动不合格产品处置流程。”区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负责人李守辉介绍,执法人员会及时通知被采样的销售者暂停销售,并依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进行销毁或无害化处理,确保问题食用农产品不再流入市场,切实保障市民餐桌安全。

  强化监管
  织密防护网格

  在重点农批市场开展驻场监管,区市场监管局对入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交易时段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李守辉告诉记者,依托青岛市场主体生命周期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重点检查市场主办方是否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入场销售者制度落实情况。
  通过督促市场开办者和场内经营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区市场监管局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加装了“保险杠”,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杜绝安全隐患。

  数据赋能
  打通信息壁垒

  在智慧监管方面,新区依托“山东食链”数字化平台,构建起多方协同的智慧监管体系。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业户、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管人员共同参与信息录入和日常维护,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第三方检测机构每日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快检结果实时同步至系统,区市场监管局根据风险预警开展靶向监管,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通过“快检+智慧监管”模式,新区充分发挥了快检人员的“食安哨兵”监督作用,显著提高了对入市销售食用农产品的问题发现率和处置率,进一步筑牢了食品安全防线。

  成效显著
  市民买得放心

  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青岛市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举措,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已成为新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任务之一。截至目前,新区第三方食用农产品快检项目已完成343批次,大哨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国农批西海岸市场、黄河路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个农批市场自行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5600批次,快检工作成效显著。
  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进快检工作,优化监管流程,提升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的检测效率,确保每一份进入市场的食用农产品都经过严格检测,为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让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