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董家口经济区“项目攻坚年”工作方案》发布,发起“五大攻坚行动”,部署12项具体攻坚任务
奏响“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最强音
□本报记者 董梅雪
3月18日,董家口经济区发布《青岛董家口经济区“项目攻坚年”工作方案》,以招大引强、产业提质、港口升级、平台搭建、城市更新“五大攻坚行动”为主线,部署12项具体攻坚任务,全面开启“作战图”向“实景画”的攻坚冲刺。这场以项目为笔、以实干为墨的发展画卷,正在黄海之滨加速铺展。
招大引强
锻造产业新脊梁
抓项目的关键是抓招商,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董家口经济区将精准发力,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突破高质量招商引资,把引进引领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经济区将强化招商统筹,发挥深水港口、化工园区等优势,“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
精准招引重点产业项目。聚焦“1+1+3”产业体系,组建三支招商队伍,招引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突出招大引强,推动一批引领性大项目攻坚落地。突出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引上下游产业链项目。
抓实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将招商引资工作链条由项目签约向落地开工延伸,建立重点开工项目库,压实责任、加快推进,确保年内签约项目开工率超过70%。
产业提质
激活发展新动能
“项目攻坚年”,董家口经济区将实施多个领域、多个板块项目攻坚,抓实“打基础”项目、抓牢“强特色”项目、抓紧“补短板”项目,加快构建梯度清晰、优势突出的“1+1+3”现代产业体系。
在产业提质上,董家口经济区亮出三重提档策略。
以重点项目提速建设促进产业提质。扎实推进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一体调度、一体推进,梳理项目资源要素需求清单,逐项研究落实,一季度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工率实现70%以上,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
以产业项目投产达效促进产业提质。抓实在建项目,加力提速建设。推动国橡中心50万吨功能性新材料、诚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项目竣工,中工际华智能矿山装备等项目投产,海湾三期、金能二期等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加快推进氢枫能源等项目建设。
以存量企业增资扩能促进产业提质。支持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增资扩能、技术改造,实现提质发展。加快推进技改项目,推动诚志新材料、海力加醇醚酯等项目尽快落实落地。
港口升级
构筑开放新枢纽
2月15日,山东省港口集团2025年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青岛)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山东省港口集团在青岛市2024年建成投产、目前续建以及2025年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共计29个,一半以上位于董家口港区。为此,董家口经济区将发力港口升级攻坚行动,抓住节点、靠前服务、全面保障。
打造一流港口设施。对照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推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任务要求,建立重点项目库,实行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全力推动董家口港区550余亿元重点项目投资尽快释放,当好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主力军。积极对上协调推动董家口港大宗商品储运基地落实落地、年内具备开工条件,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完成用海审批。推动琅琊台湾湾底通用码头、北三突堤7-8#泊位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董家口港区万邦矿石码头等项目竣工投产。
平台搭建
培育科创新引擎
在平台载体项目建设上,董家口经济区将树立平台思维,通过发展各类平台载体,推动科技研发创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链接。
培育拓展平台载体。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研发、中试、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推动董家口中试基地一期竣工投产。围绕承接项目配套、科研成果转化,设立中小化工企业产业园。围绕承载集成电路产业配套,设立电子化学品专区,集聚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
加快现有平台开发。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新材料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发展水平,推动防波堤工程竣工、冷库三期投产、码头工程开工,在引进产业链项目上实现突破。加快济铁物流园项目招引、园区开发,推动同创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
优化平台投资管理。激发各类主体投资活力,加快平台开发建设。支持董家口发展集团参与各类平台开发、产业项目投资、公服产品运营。围绕降低园区生产要素价格,提升园区成本竞争力。
城市更新
绘就融合新画卷
在城市更新项目建设上,董家口经济区将补齐短板,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放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超前谋划、推进落实,同时丰富城市功能,站在推动青岛都市圈发展、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高度,打造引才留才、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提升产业发展基础。实施38个基础设施项目,安置区工程一期完工、二期三期主体竣工,加快推进综合管廊架延伸工程,补齐配套短板。
畅通交通运输网络。全力保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开工建设,董梁高速加快建设,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完工。优化提升内部路网建设,实施钢厂西路二期、规划七路、规划八路等道路工程建设,实现集成路产业区段全线贯通,打造内联外畅的集疏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