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区法院发布家事纠纷审判白皮书,2021-2024年共受理家事案件8235件,调撤结案5090件

护“小家”和睦,促“大家”和谐

  □本报记者 李宛遥
  
  近日,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人民法院发布家事纠纷审判白皮书,涵盖了家事纠纷基本概况、家事案件审理情况分析、家事审判工作经验等方面内容,全面分析总结2021年至2024年该院家事纠纷的审理情况及特点,梳理妥善化解家事纠纷、助力家庭文明建设的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事纠纷案件,是人民法院最常见、最基础的案件类型,也是最贴近群众生活的案件。近年来,区法院不断深化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法审理各类家事案件,有力维护了小家和谐及社会繁荣稳定。

  离婚纠纷数量居首,新类型案件涌现

  白皮书对2021年至2024年区法院家事案件审判总体运行态势进行了深入分析:2021年至2024年,共受理家事案件8235件,调撤结案5090件,调撤率62%。
  据悉,家事案件的案由基本稳定,主要有离婚纠纷、离婚后财产纠纷、抚养费纠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探望权纠纷、婚约财产纠纷、同居关系纠纷、婚姻无效纠纷、撤销婚姻纠纷、否认亲子关系纠纷、赡养费纠纷、婚内财产分割纠纷、分家析产纠纷、离婚后损害责任纠纷等。
  从案由分布来看,离婚纠纷数量排在首位,抚养费纠纷、法定继承纠纷、离婚后财产纠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次之;从家事纠纷特点来看,离婚纠纷衍生出抚养费、变更抚养关系、探望权等涉未成年人抚养纠纷数量有所上升,因征收补偿款、拆迁所得房屋分配等问题引发的继承、赡养类纠纷亦随之上升;同时,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隔代探望纠纷等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

  推动家事审判改革,倾力守护万家灯火

  近年来,区法院积极推动家事审判改革,推进家事审判与少年审判的深度融合,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纠纷解决机制,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使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在家事审判工作专业化建设方面,区法院着力构建“家事+少审”专业审判新格局,由少年法庭集中受理辖区内婚姻家事案件(为方便群众,部分离城区较远的乡镇案件仍由当地人民法庭就近办理)和涉少民事、刑事、行政案件,推动家事审判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2024年该院妥善审理婚姻家事纠纷1821件,与区妇联携手温情调解,促进490余个家庭重塑和睦。妥善审理涉未成年人纠纷832件,与区关工委、区检察院等共同打造跟踪帮教、心理干预等多个教育基地;创新运用家庭教育令、关爱提示单等,督促100个家庭切实担负子女教育责任;为30余个离异家庭安排远程视频探望子女90余次,让关爱“触屏可及”。

  强化特殊群体权益保护,传递司法温情

  针对家事案件中易受侵害的弱势群体,区法院将保护老人、未成年人和妇女合法权益作为优先课题,通过发布家庭教育令、人身安全保护令,对家庭暴力、失职监护等行为及时干预。同时,引入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专家等第三方力量,在案件审理前后为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情感修复等专业服务,避免“案结心结未解”。
  为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家事审判大格局,区法院积极与区关工委、区妇联、区教体局、区司法局等单位协调对接,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形成家事审判与未成年人保护协调联动的良好局面。该院联合公安、民政、妇联等八部门构建“反家暴联盟”,2024年以来及时向13名遭遇滋扰威胁的妇女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获评青岛法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典型案例。
  在一起涉九旬病危老人家庭纠纷中,法官到病房调解化干戈,促成老人与八年未见的子女团聚,一家人重归于好。子女陪伴老人安然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让亲情不留遗憾。这一案件获评全市法院“小案不小办”一等奖。
  家和则万事顺遂,家安则天下太平。下一步,区法院将以“守小家和谐、护大家安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做好家事审判工作,多措并举为民解忧,以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司法力量。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