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王台街道聚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双向奔赴,打开发展新空间

“桃源徐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李泓霖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之一,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通过空间优化、基建互通、产业协同、服务共享、治理联动等举措,打通城乡间要素自由流通的堵点、痛点,实现城乡“双向奔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走出了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王台路径”。
完善基础配套
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支撑
在规划方面,王台街道加快推进产城人一体化协同发展。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引领,实施“一网双轴双心五片”空间战略布局。《王台老工业区升级改造城市设计》通过青岛市规委会审议,规划建设新型显示、“专精特新”等5大片区;打造“夼上云锦”“桃源徐村”“三山源”等乡村振兴片区,加快推动草夼村等14个新村规划,努力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王台街道还投资近百亿元实施路、水、电、暖等配套设施改造,新建道路40余公里,敷设管网160余公里,72个村庄实现规模化供水,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域覆盖。改造5个老旧小区,高水平建设4个安置区;2024年争取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36个,投入近1500万元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同时,王台街道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工作。推进建设青岛大学医学医疗中心,完善提升85个家庭医疗服务点;与区内4所名校开展集团化办学,出资300万元优化幼儿园布局,推动教育、医疗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搭建“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开通共富就业超市,开展“滴灌式”技能培训班24期,提供岗位6300余个,城乡人才实现双向流动。承担养老服务、社会救助2项市级试点,投入1300万元增加社会福利,投入110万元为村民购买小额意外险,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化产业联动
激活城乡融合发展内生动力
王台街道通过拆迁清腾1.53万亩土地,拓展城乡发展空间;流转2500余亩闲置土地,打造“萌乐世界”“农光互补”等项目,实现年收益800万元;成立王台投资公司等5家强村共富公司,通过厂房租赁、提供服务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稳定增收;与国企共同出资1.2亿元,开发建设智慧纺机产业园,促进村集体年增收248万元,进一步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在加强特色产业带动引领方面,街道坚持做大做强纺机、芯屏产业,引进总投资超2400亿元的京东方、新核芯等链主企业、重点项目50余个,连续五届获评“中国纺织机械名镇”,王台现代芯屏小镇入选山东省特色小镇。
与此同时,王台街道强化“三产”联动。推动岳家蜜桃、沙沟西瓜等10个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开展虾酱、米酒等精深加工,精心策划3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瞭王台”直播间,举办桃花节、螃蟹节等特色节会,持续提升影响力、知名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创新治理模式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共治格局
王台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创建“心诚王台”党建品牌,完善“红叶竹”物业协调共治体系,构建“社区党组织-红格长-红管家”共建共治架构。
街道还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青岛市首个“5G+智慧镇街”平台,打造防汛防火、城市管理等6大智慧场景,实现“一屏观全城”。平台荣获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等2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运行4年来,累计处置各类事件3.6万件。
另外,街道还积极发动老党员、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等群体力量,充分调动驻街单位、企业和党员商户参与基层治理热情。组织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开展“双报到”活动20余次,共同协商解决城乡发展矛盾问题,推动实现多元共治,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下一步,王台街道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深化改革,聚力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实干实绩高水平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为“品质西海岸”建设提供“王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