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灵山岛保护区2023年生态产品总值达61782.56万元,同比增长3.9%

灵山岛“生态身价”又攀高


  □本报记者 刘宏超

  近日,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发布,生态产品总值(GEP)达61782.56万元,单位面积价值量达1881.8万元/平方千米,均同比增长3.9%,再创新高。近年来,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做优“绿色增值”文章,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立足资源禀赋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GEP再创新高
文化服务价值占比提升
  GEP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简单理解,就是为绿水青山“定价”。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推动GEP核算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应用。灵山岛保护区作为青岛市唯一入选山东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积极贯彻落实相关部署,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实施方案》。同时,全面开展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制定了具有灵山岛特色的生态产品目录清单。2022年,灵山岛保护区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可度量”,当年GEP达59474.45万元。2023年,灵山岛保护区生态产品价值试点建设工作被列入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办法、政府工作报告、“创新突破年”重点改革事项,GEP再创新高,达到61782.56万元,同比增长3.9%。
  从生态产品总值构成来看,2022年,在灵山岛生态系统提供的供给、调节、文化三类服务中,调节服务价值最高,价值量为53839.26万元,占灵山岛生态产品总值的90.53%;供给服务价值量为3539.60万元,占比5.95%;文化服务价值量为2095.59万元,占比3.52%。2023年,调节服务价值依旧最高,价值量为54024.39万元,占生态产品总值的87.44%;文化服务价值量增长至4082.24万元,占比达到6.61%;供给服务价值量为3675.93万元,占比5.95%。文化服务价值占比提升,彰显出灵山岛保护区在生态文化挖掘与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效。

  筑牢生态根基
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生态修复是灵山岛保护区GEP增长的重要支撑。2022年11月,灵山岛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15亿元,于2023年7月正式进场施工。项目致力于加强灵山岛生态整治修复,提高海岛植被覆盖率,恢复海岛陆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灵山岛海水淡化项目、灵山岛气改电项目也于2023年开工建设,如今,灵山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日益完善。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灵山岛保护区围绕“点”“线”“面”三个维度展开系统治理。“点”上精准防治,通过限制燃油车辆上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及污水处理技术,有效减少碳排放,提升资源循环利用能力。“线”上水岸同治,实施“退养还滩”工程,清理养殖设施,恢复自然岸线生态,加强水域岸线管理和垃圾清理,并建设环岛生态步栈道。“面”上林草共治,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森林保护与建设,全岛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严格管控野外放牧等非生态活动,每年可直接保护500亩林草免遭破坏。
  生态管护同样至关重要。灵山岛保护区实行“保护区管护站+网格管护队+生态管护员”三级管护模式,创新构建“人工巡护+数字监护”的立体管护体系,线下联合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组建“生态护卫队”,线上建成“智慧灵山岛”生态管护信息平台,整合数据应用、森林防火、人类活动点监测、巡护监控和生物活动拍摄等五大功能,累计制止破坏环境行为287起,救助鸟类495只,阻截非法进入保护区410人次。同时,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海岛环境资源巡回法庭,首创“法院蓝+生态绿”环境司法工作模式,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司法保障;率先建立海域海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全省首个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补助范围,调动群众生态保护积极性。此外,全域实施碳普惠激励机制,开发微信小程序,设计24种碳积分应用场景,用户可凭积分到“低碳商店”兑换商品,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

  激活生态经济
好风景催生“好钱景”
  旅游发展成为灵山岛保护区GEP增长的新引擎。2021年12月31日,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灵山岛保护区全年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为-1333吨,成为我国首个“负碳海岛”。依托这一生态优势,近年来,灵山岛保护区做优“绿色增值”文章,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村3个、精品线路5条,建成中高端民宿60余家,入选首批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有效促进生态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渔笙·无忧民宿位于灵山岛上庵村,是岛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民宿之一。自营业以来,凭借优质服务和优美环境受到众多游客好评,遇上“五一”、国庆等假期,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房间就被预订一空。“很多游客都是被‘负碳海岛’这块招牌吸引来的。这张越来越响亮的‘生态名片’让很多岛民享受到了生态红利。”民宿经营者王华娟说。据统计,2023年,灵山岛保护区累计接待上岛游客约15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近3000万元。灵山岛保护区先后荣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单位、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青岛市康养旅游基地等称号。
  此外,灵山岛保护区还大力发展碳汇渔业和海洋牧场,推动水产养殖绿色高效转型,已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6000亩,投放人工鱼礁5.8万空方,打造了“灵山岛海参”等知名品牌,提升了地理标志品牌价值。
  “未来,灵山岛保护区将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准确评估生态保护成效、生态系统对民众福祉的贡献度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创新性应用和创造性转化,积极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为品质灵山岛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篇章。”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展保障中心负责人孙斌表示。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