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应急管理局推行安全生产监管服务型执法新模式
“执法即服务”暖企安企
□本报记者 李宛遥
近日,一家入驻王台街道不满一年的机械加工企业向西海岸新区应急管理局送上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这封感谢信不仅记录着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的暖心互动,更折射出区应急管理局在“执法+服务”模式下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
>>一企一策<<
从“被动整改”到“主动预防”
2024年6月,这家机械加工企业搬迁至王台街道,新厂区建成后,面临着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经验不足等困难。区应急管理局王台中队了解情况后,及时联系企业负责人并送来了安全指导。
“发现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时,我们启动‘一企一策’帮扶机制,邀请安全生产专家进企业实地‘把脉问诊’,指导企业完成隐患整改,帮助企业建立标准化安全管理制度。”区应急管理局王台中队负责人徐小波表示。
据悉,“检查-反馈-整改-复核”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是区应急管理局推行安全生产监管服务型执法新模式的创新实践。针对企业安全生产建设,该局建立闭环机制,组织执法人员兵分多路深入车间,既检查设备设施又核实档案资料,既列问题清单又给解决方案,将执法检查转化为安全管理能力提升课,帮助企业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法治护航<<
帮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
在帮扶企业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暖心的“插曲”。原来,该企业搬迁后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宣传视频,被不法分子利用并实施敲诈,区应急管理局王台中队的执法人员及时帮助企业解决了问题。
“为了扩大企业宣传力度,公司搬迁新址后,我们在抖音平台发布了很多关于厂房装修和生产设备方面的视频。”企业负责人表示,“有人以业务合作名义主动加我为好友,随后说我们公司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以举报为威胁向我索取钱财,并称给钱后就撤销安全举报。”
“我们研判发现举报存在恶意性质,便建议企业负责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案件调查,最终将身在外地的嫌疑人约到新区。”徐小波介绍,经调查,发现嫌疑人曾在多地实施类似行为,已构成违法犯罪,目前该嫌疑人已被判刑。
>>柔性执法<<
从“一罚了之”到“治病救人”
针对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区应急管理局王台中队依法依规进行了行政处罚,并在三个月时间里,联合安全生产专家7次上门指导,从设备设施检查到档案资料完善,从隐患排查到制度构建,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闭环管理体系。
“我们在王台中队执法人员和安全生产专家的帮助下,对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整改。”企业负责人表示,“执法人员手把手教我们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同时带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处罚不是目的,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才是关键。”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徐长骏表示,希望通过树立“执法即服务”的理念,不仅帮助企业完成安全隐患整改,更要建立起预防体系,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如今,在这家机械加工企业的新厂房里,各类安全标识清晰醒目。“在执法人员的帮助下,当初的不达标企业已成为安全生产‘标兵’。”企业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