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创新“三大制度”,加快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标杆性氢能产业园区

“氢”力前行,竞速新赛道

  □本报记者 丁霞
  
  3月14日,青岛市氢能产业园第二次集中签约暨重点项目投产(启用)活动在西海岸新区泊里镇举行,总投资超40亿元的14个氢能重点项目签约或投产;
  4月11日,青岛市氢能产业园项目投资专场对接会举行,通过搭建政、金、企三方对接平台,切实提高金融赋能项目建设实效;
  ……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紧抓氢能产业风口,锚定规划建设青岛市氢能产业园,创新规划建设衔接制度、招商引资矩阵制度、服务运营并联制度等“三大制度”,加快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标杆性氢能产业园区和山东省氢能产业创新示范区。截至目前,园区累计签约落地项目20个,总投资140亿元;新储备项目9个,总投资57亿元。

  >>科学规划<<
  园区“从0到1”落地成长

  氢能作为新兴产业,规划建设既要符合国家、省、市总体发展规划,又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新区创建“产业规划-空间规划-规划评估”的规划建设全流程衔接体系,推动园区落地建设。
  组建专家智库谋划产业发展。新区精准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联合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和20余家成员单位成立氢能发展专家智库,集聚氢能专家26人,搭建“行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多元主体的氢能产业规划服务平台,研讨制定氢能产业规划发展路线图,布局燃料电池、氢能装备、氢能关键材料等三大产业,开辟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
  土地开发、道路交通、市政规划等是园区规划建设的关键环节,新区通过点线面结合规划空间布局。构建“市(区)+属地镇+产业链专班+链主企业+园区企业”点线面快速响应机制,创新采用“一张图”落地与“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思路,从国土空间规划到市政专项规划实现无缝衔接。同时,联动工作场景,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征集意见建议28条,解决园区规划建设等问题17件,科学规划“核心区+拓展区+发展预留区”总面积3580亩的园区整体布局。
  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反馈机制。“亩均效益”和“投资强度”是园区规划建设的核心内容,新区设立项目准入门槛,创建规划实施评估机制,针对项目用地闲置、建设粗放、建成项目利用低效等情况,及时调整建设布局与用地分配方案,确保规划功能布局合理、土地集约利用。组建氢能产业安全委员会和专家组,商定氢能监管安全标准和规范体系,建立安全发展和应急处置双重工作机制。
  规划先行、建设为要。泊里城建集团作为氢能产业园的建设主体,在规划完成后,锚定既定节点目标,科学倒排工期、优化施工流程,在严守安全生产底线、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大资源投入、强化施工组织,建立全周期问题解决机制,第一时间疏通项目堵点、破解要素瓶颈,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紧迫感全力推动园区建设。

  >>链上发力<<
  矩阵式招商驱动产业裂变

  氢能产业具有链条长、技术标准高等特点,政府主导招商引资模式无法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要求,为此,新区创新多元化矩阵式招商模式,招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产业“从上联中到下”裂变成链。
  组团招商是项目招引的有效支撑。新区创新实施“机关内部遴选+社会化选聘”模式,选聘政府工作人员、园区企业高管组建专业招商机构。建立与氢能领域从业人士、行业权威、科技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对接机制,设置专业招商顾问,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建立项目定期会商制度,实施项目画像、评估、筛选和跟踪落实计划,形成在谈项目、计划储备项目、园区紧缺急需项目“三张清单”,联合化解项目签约落地难题。
  氢能产业涵盖燃料电池、氢能装备等产业链各环节,具有上下游产业联结程度高的特点。新区迭代“链式主导”招商新格局,实施“重大项目-领军企业-全产业链”发展路径,以美锦科技、氢枫能源等行业龙头为牵引,开展定向招商,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12家氢能行业头部企业建立联系,新签约安池科技等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40亿元。
  此外,新区在招商决策、薪酬设计、人员聘用等方面开展赋权行动,设计不定级别、不定编制的“雇员制”人事薪酬制度、考核与奖励制度等,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多维赋能<<
  助推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为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新区创新服务运营并联制度,建立“扶持政策+资金导入+设施配套”赋能体系,企业“从自然成长到场景赋能”欣欣向荣。
  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新区结合实际制定企业梯次培育发展支持政策,研究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汽车加氢站运营管理暂行办法》,解决美锦氢能加氢站建设等一揽子问题。
  在资金导入方面,新区通过创新“基金小投-银行跟投”资金导入模式撬动社会资本,联合北京华德资本合作设立首期规模2亿元的氢能产业发展基金。创建“多方出资+有限合伙”模式,聚焦产业项目投资与孵化,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实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
  为及时回应和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新区创建“企业吹哨-设施配套”服务直达机制,企业按照需求“吹哨”“派工单”,由职能部门联合属地镇街“应哨”“接工单”,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竞争的重要“软实力”。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泊里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立足产业园区发展实际,紧扣企业办事需求,高标准建设氢能产业园便民服务点,将百余个高频事项归为“氢能产业园特色服务一件事”,持续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此外,制定标准化工作指引和办事指南,搭建起流程明晰、操作简捷的服务体系;推行“肩并肩”服务模式,从“面对面”受理到“肩并肩”帮办,让企业群众办事实现“少跑腿”“零跑腿”;通过“一站式”服务,搭建跨层级、跨领域政务服务联动机制,通过常规业务“就地办”、跨级业务“指导办”、特殊业务“上门办”、简易业务“自助办”等四大办理模式,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切实服务保障青岛市氢能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