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深化“政策引导、平台支撑、场景驱动、生态培育”四维推进机制,力争三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打造数实融合示范标杆
以“数字变量”撬动“工业增量”
□本报记者王雪
荣获省委省政府“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等工作成效明显的区”督查激励奖励;
成为全市唯一获批建设省级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
拥有4个全球灯塔工厂(全省8家)、5个国家级5G工厂,均居全市首位;
……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西海岸新区以创新实践书写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答卷。这片国家级新区的热土上,正上演着“数字变量”撬动“工业增量”的生动故事,通过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构建起具有示范意义的数实融合发展范式。
政策赋能
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锚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方向,西海岸新区以“一把手工程”推进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成立由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形成“政策矩阵+产业规划+要素保障”的立体支撑体系。近三年,研究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构建数据驱动、平台支撑、开放协同的数字化制造体系,全方位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如今,这种系统性布局正为新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能。
新区约89%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开启数字化转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等领域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加速提升;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普及率达81.8%,供应链管理(SCM)软件、产品数据管理(PDM)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D/CAE)普及率均超过40%;近三年新区共有133个企业信息化项目,总投资达31389.23万元,其中高端化工新材料和智能家电产业领域占比超过60%;现有赛轮橡链云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双星轮胎等7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认定各级工业互联网等示范项目356个;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等领域,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目前新区已有100余家企业接入DeepSeek大模型。
技改升级
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走进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总装车间,AGV机器人在立体仓库与生产线之间来回穿梭,按照MES系统实时监控的工艺参数精准运行,这样的场景在新区制造企业早已屡见不鲜。
近年来,新区制定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建立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评价机制,创新实施“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试点示范、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成功打造世纪海佳、海容冷链等20余个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海信视像等22个山东省智能工厂。
据区工信局数据统计,新区每年滚动推进200个制造业技改项目,近三年累计投资达900亿元,申报技改资金奖补超8亿元,300余个项目竣工投产。其中,37个项目被列为2024年山东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个项目获得工信部专项再贷款支持,8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技改试点城市项目。
这些投入带来了显著的效益,通过参与技改项目,企业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40%,运营成本下降20%,海容冷链等20余家智能工厂树立起行业标杆。
双轮驱动
场景对接+诊断服务
在西海岸,平台赋能与场景应用驱动已实现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得益于新区打造的“场景对接+诊断服务”双轮驱动模式。
依托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新区创新“企业提需求、服务商出技术、用户参与反馈”场景打法,累计开放涵盖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等9大类别的工业赋能场景1215个,打造明月海藻等149个青岛市“工业赋能”场景示范项目,数量居全市首位。
而新区的诊断服务平台汇集达索、西门子等27家国内外龙头服务商,累计为300余家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其中,达索创新中心累计组织行业数字化赋能专场活动21场,打造了赛轮集团轮胎设计智能仿真、美锦新能源汽车数字化平台典型案例;华为数字城市(青岛)创新中心入企诊断110余家次,推动实施53个数字化转型项目,带动企业投资5000余万元;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引入西门子全球研发资源,为双星轮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中加特5G智能工厂等提供先进解决方案。
先行先试
培育新型产业生态
数字化转型的纵深发展,正在重构新区的产业生态。
2024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新区举办,吸引了20余国200多支队伍同台竞技,宇树科技、傅利叶智能、加速进化等机器人领军企业来新区洽谈合作。这种“赛事搭台、产业唱戏”的模式,带动新区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推动新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目前,依托华为数字城市创新中心,新区先后培育海之晨、星科瑞升、思锐卓远等一批本土企业进入华为云生态,获得越南、新加坡、柬埔寨、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的海外订单;吸引山东百谷、华创慧远等生态伙伴来新区创业。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领域,新区同样走在前列。22家企业开展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71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试点企业;真情巴士集团研发的“青益充”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数据资产全流程应用。这种创新探索,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辟出价值转化新通道。
站在新的起点,西海岸新区正加快培育“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型产业生态。赛轮集团牵头建设的橡胶轮胎产业大脑,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238家企业;43家省级“晨星工厂”形成智能化改造雁阵。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新区将建成10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50家智能工厂。
“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区工信局局长刘然吉表示,西海岸新区将深化“政策引导、平台支撑、场景驱动、生态培育”的四维推进机制,力争三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打造全国数实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在这片创新热土上,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