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今年一季度,西海岸新区举办20余场会展活动,拉动消费约7亿元,接待客商47万人次
◆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等一批重磅展会正“排队”亮相,新区今年办展规模有望创历史新高

“会展之滨”高流量从何而来


   ▲新区会展业“淡季不淡”,一季度累计举办20余场会展活动,接待客商47万人次。
  □本报记者 李宛遥
  
  2025年,西海岸新区会展业以“淡季不淡”的亮眼表现强势起跑,一季度累计举办20余场会展活动,拉动消费约7亿元,接待客商47万人次,斩获“中国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名区”称号。
  翻看排期表,从5月份开始,一批重磅展会正“排队”亮相新区:
  家具行业北方第一大展——第22届青岛国际家具展5月8日至11日举行,吸引1500余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17万平方米,共接待专业观众17.7万人次;
  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国内人气最旺、规模最大、品牌影响力最强的畜牧行业顶级盛会——第二十二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将于5月19日至21日在青岛世博城举办,18万平方米展区设8000余个展位,预计1500余家企业参与,吸引观众23万人次;
  全球教育装备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专业展会——第86届(2025秋季)中国教育装备展,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展品涵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所需的全产品链,预计参展企业1600余家,观众超25万人次;
  被展商誉为“亚太地区最好的制药机械展会”的第67届(2025年秋季)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展览面积达18万平方米,1500家企业将携带逾万台套最新设备参展,预计吸引观众20万人次;
  第22届亚太橡塑展是全球橡塑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展览之一,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将成为推动行业交流、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2025北京-青岛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展览面积达8万平方米,聚焦“轨道上的城市”,点亮智慧交通新未来;
  此外,海洋能源产业博览会、全国种子双交会等重磅展览项目也落地新区,聚焦技术创新与合作,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据悉,今年新区计划举办各类活动500场,全年展览面积突破150万平方米,办展规模有望创历史新高。
  大型展会扎堆落地的背后,是新区历经多年构建的优质会展产业生态,正源源不断地释放强劲“西引力”。

  开放平台+自然禀赋+硬件升级:构筑会展“新高地”

  西海岸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以开放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扩大开放,高标准打造“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一流的会展设施和便捷的交通体系,新区正成为全国展商青睐的会展目的地。近年来,一大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会展活动落地新区,成功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海洋合作发展论坛、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展、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等各类会展活动2000余场。
  “近年来,新区政府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系统提升青岛世博城配套服务能力,建成1.9万平方米卸货平台,开通胶东国际机场直达青岛世博城站专线巴士,展馆无线网络全面升级,可支持14.27万人同时在线。”青岛世博城场馆运营分公司总经理李宏介绍,“展馆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思路进行改造提升,室内外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可满足大型展会举办需求,2021年展馆获国际性权威组织——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
  新区不仅拥有青岛世博城、嘉年华会展中心、金沙滩啤酒城、凤凰之声大剧院等重要会展基础设施,沿海一线还有红树林、希尔顿、温德姆等具有会议接待功能的星级和品牌酒店30余家,交通内畅外达,通行高效便捷,具有较强的展会保障和接待能力。
  青岛蓝装家博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这里风光秀美自带流量,所以今年我们选择来西海岸办展。”

  展产融合+链式招引+品牌推介:拓展会展“朋友圈”
  近年来,新区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参加高端会展平台,全方位宣传新区投资兴业的良好环境,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展引会;组织召开重点会展活动招商合作发布会,以会展为媒向社会各界发出合作邀请;整合全区50余家优质会展企业资源,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会展协会,引导协会与全国各地展馆、参展企业协作发展,织密多层次合作网络,“会展之滨”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扩大。
  2024年,新区成立会展产业链工作专班,建立“链长挂帅、专班主抓、全员参战”的工作机制,聚焦“5+5+7”重点产业,不断探索创新系统化招展引会机制,延伸会展产业链。
  “通过创新建立‘区会展业发展促进中心+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招商部门+场馆+会展公司’的‘五位一体’招引机制,招商团队赴北京、上海等地拜访国内外知名组展机构,引进国际日化产品展览会、中国教育装备展、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等11个展会,达成中国生物制品大会等21个展会落地意向,加速新区会展业规模扩容。”区会展业发展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将于5月19日启幕,这也是畜博会首次在新区亮相,预计将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企业参与,专业观众将达到23万人次。”中国畜牧业协会会展部主任曹展介绍,本届畜博会将重点打造畜产食品展区,举办“品青岛啤酒,尝畜产美食”大型体验活动,让参展观众感受畜牧产业的魅力。同时,中国畜牧业协会畜产食品分会成立大会也将同期举行,为行业发展凝聚新力量。
  下一步,新区还将充分发挥会展集聚资源、助推“双招双引”的平台作用,在重要会展活动举办期间,联动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招商部门,围绕项目洽谈、商务交流、人才引进等内容,举办专场推介会,设立“双招双引”服务中心,精准靶向对接;开展参展企业走进新区等活动,赴新区知名企业实地参观,提供更多合作机会和空间,促进会展与产业深度融合。

  政策赋能+精准保障+服务创新:释放会展“西引力”
  会展合作的源头活水来自持续的机制变革和生态营造。近年来,新区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先后出台《关于打造最美会展海岸带建设国际会展名区的实施意见》《青岛西海岸新区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2023年还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首展”奖励,全方位健全完善会展业发展支撑体系,吸引房车交易博览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活动落户。
  新区会展业发展迅猛,通过深度整合海洋资源、城市功能与会展经济,形成了“以展促产、以产兴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尤其在海洋经济、消费展会、产业融合等领域形成显著差异化优势。
  “我们正是看中了这里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一流的营商环境,以及会展的承接能力。”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主办方表示,新区的海洋资源、产业集群效应、场馆硬件与高效的运营团队等因素,推动了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连续三届落地新区。
  近年来,新区对标北京、上海等会展业发达城市,建立《市场化展会保障工作方案》,针对落地新区展会规模、级别和主办方、展馆、参展观众等各方需求,统筹协调组织有关单位参与保障,定人、定点、定责,全力做好展会交通组织、医疗保障等重要工作,及时处置百余起交通、信访、治安、医疗等突发情况,展会政务保障工作井然有序。全面优化会展工作流程,制定了标准化工作手册,清单化、标准化提升服务保障和节会筹办能力。建立常态化企业服务机制,及时送政策、解难题、提信心、促发展。2025年,新区还将进一步扩大展会溢出效应,实施“夏游啤酒城,冬游世博城”提升行动,创新多元消费场景,带动第三产业消费链集聚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去年新区举办各类会展活动470场,吸引游客超1700万人次。当前,新区会展企业数量达367家,其中规上企业数量和产业链营收总量自2022年以来蝉联全市第一。新区荣获‘2024中国最佳会展名区’称号。”区会展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铁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燕告诉记者:“新区会展业的独特性体现在海洋经济国际化、产业会展深度融合、影视文旅品牌赋能、政策创新高效支撑以及生态场景多元融合,这些优势将推动新区跻身国内一流会展城市行列。”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