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开展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
打通防灾减灾救灾“最后一公里”

新区在香江路商圈设置科普宣传展台,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本报记者李宛遥
走进科技馆的“倾斜小屋”,直观感受地震时的失衡眩晕;校园发生“火情”,师生快速有序撤离至安全地带;企业车间警报声响,员工们演练撤离逃生……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连日来,西海岸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
科技馆里学安全
寓教于乐更入脑
5月11日,西海岸科技馆举办“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公益讲解活动,让众多参观者在亲身体验中学习防灾自救技能。
活动中,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了馆内多个“神奇设施”,其中,“倾斜小屋”格外引人注目。这间看似普通的小屋,内部暗藏玄机。当参观者踏入其中,会立刻感受到强烈的眩晕感,身体不受控制地向一侧倾斜。讲解员向大家解释道:“地震发生时,由于地面剧烈摇晃,身体平衡会受到影响,就如同在这‘倾斜小屋’中感受到的一样。”随后,讲解员引导大家调整重心,并传授了利用支撑物保持稳定、寻找承重墙避险的逃生诀窍。
“天鹅绒触觉”展品也引发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参观者双手揉搓展品时,感受到天鹅绒般的丝滑错觉。讲解员借此向大家讲解灾害发生时,人的感官系统易受干扰,从而产生错觉,因此在发生灾害准备逃生时,不能凭感觉行事。比如发生火灾时,烟雾和气味会影响人的视觉与嗅觉,此时要依靠防灾知识来判断逃生方向。
此次活动让防灾减灾知识在趣味互动中“活起来”,让市民掌握了实用的应急技能。下一步,西海岸科技馆将组织开展更多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让防灾减灾意识成为每个人的“安全铠甲”。
火场疏散进校企
实景演练强本领
5月12日,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联合黄岛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火场疏散逃生演练。
下午2时30分,学校模拟宿舍楼发生火灾导致烟雾弥漫,校园报警系统与应急广播同步启动。在消防人员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迅速用湿毛巾掩住口鼻,沿规划路线有序撤离。大家行动高效、秩序井然,很快便完成了疏散并在安全区域集合,现场负责人逐一清点人数并汇报总指挥。
疏散演练结束后,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队员化身“安全导师”,围绕防灾减灾、地震逃生、火灾预防等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拨打119的关键细节、灭火器“提、拔、握、压”的操作技巧等。随后,队员们现场演示灭火流程,并邀请师生代表实操体验。
当天下午2时58分,海信日立黄岛工厂内,3000余名员工与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队员参与应急疏散演练。
警报拉响后,车间模拟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企业立即启动一级响应:救火组压制火情、广播引导疏散、各部门有序撤离。接警后的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迅速行动,与企业微型消防站构建三级响应网络,实现信息实时互通。此次演练高效有序,检验了企消联动机制,为安全生产管理积累了实战经验。
花式宣传接地气
安全知识入人心
5月12日,新区掀起防灾减灾宣传热潮——区防减救灾委办公室联合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十余家部门单位,在利群长江购物中心广场打造“沉浸式”防灾科普现场。
活动设置资料宣传、专家讲解、装备展示等区域,通过自然灾害科普展板、地震模拟体验舱以及急救技能实操演示,让市民“零距离”学习防灾知识。现场,消防员手把手教市民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区红十字会志愿者演示心肺复苏技巧,吸引上千人次参与互动。同步上线的“防灾知识小课堂”直播课,以短视频问答、线上实操指导等形式,助力构建起“线下体验+线上学习”的立体宣教网络。
红石崖街道将宣传阵地搬到热闹的大集上。工作人员在大集上悬挂醒目横幅、设置咨询台,向过往群众发放1200余份涵盖居家安全、防汛防火等内容的宣传册和文创礼品,用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防灾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滨海街道山川路社区通过“理论+实操”教学模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发放图文并茂的灾害应对手册,组织专业人员现场演示灭火器使用方法,并组织居民开展火灾疏散演练。演练结束后,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应急预案,进一步筑牢社区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