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院士行活动走进新区
院士专家把脉港口建设
□记者 李涛 报道
本报讯 近日,中国工程院“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院士行活动走进西海岸新区。
活动中,院士专家一行先后调研海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聚焦海洋港口群相关的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通过实地考察优秀企业与项目,为发展蓝色新质生产力、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汇聚智慧与力量。
据悉,海油工程(青岛)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专注海工装备研发与建造,多项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海油工程制造企业之一。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开发了全球首套一体化智能生产管控系统(A-TOS)、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等10余项首创技术,为中国港口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样本和借鉴,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自动化码头“中国方案”。中加特与李华军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致力于解决海洋施工作业装备关键部件的卡脖子问题,企业的核心产品变频调速一体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董家口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院士专家们详细了解了码头在推动中国港口干散货作业进入“大船时代”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称赞码头创出的五个“世界之最”及矿石接卸“董家口效率”。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聚焦新区“1+3+3+1”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60个海洋重点项目,加快升级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深化港产城融合、区关港联动,大力推进海洋领域政策集成改革,出台《支持航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等政策,促进山东港口青岛港向贸易港、金融港、数智港转型,不断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走深走实。2024年,山东港口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0万标准箱,分别位居全球第四、第五位,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通航贸易,航线总数达230余条,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海铁联运箱量连续10年保持全国第一,成为国家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下一步,西海岸新区将锚定“1+3+3+1”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壮大以山东港口西海岸总部为核心的总部经济圈,做强做大港口航运、临港加工等优势产业,用好港口、航运等产业支持政策,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保险、海事仲裁、航运经纪、信息咨询等航运高端业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核心承载区、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