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组织开展关爱慰问、专场招聘、普法宣传等全国助残日系列主题活动
倾情扶残助残,传递城市温暖

▲星梦佳园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老师带领孩子们做游戏。

▲青岛市盲校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分享读书心得。
□文/图 本报记者 龚鹏
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全方位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在全区营造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连日来,西海岸新区组织开展关爱慰问、专场招聘、守护视障群体、普法宣传等丰富多彩的助残活动,为残疾人群体点亮希望之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也汇聚起全社会扶残助残的磅礴力量,让自强与助残精神在西海岸绽放璀璨的光芒。
科技助盲送光明,为孩子点亮希望
5月16日,区残联与青岛市盲校共同开展以“科技助盲 感恩同行”为主题的助残日活动。活动中,大家共同观看了该校师生带来的文艺汇演,并通过亲身体验与深度互动,增进了对盲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了解。
在“黑暗体验”环节,大家佩戴低视力眼镜或眼罩,在盲校学生的陪伴下完成定向行走。“短暂的黑暗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视障人群的不便,也更懂得了理解与关爱残疾人的重要性。”体验结束后,参与活动的刘研对记者说道。
在青芒手工社内,由青岛市盲校学生创作的陶艺、串珠、编织等作品摆满了展示架,让大家大饱眼福。大家还与盲校学生一起制作串珠、完成绘画创作,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了解盲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我想与大家分享一首诗歌,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愿我们都能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拥抱生活。”在读书分享环节,大家与学生们坐在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交流阅读感悟。一本本好书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纽带,滋润了现场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此外,青岛开放大学思政教师带来了《音乐小法官音乐财产保卫计划启动!》课程,与海军小学、青岛盲校学生共同开启音乐与法律结合的融合互动课堂。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与趣味互动,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此次活动让残疾人群体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向社会传递了‘平等、参与、共享’的助残理念。未来,区残联与青岛市盲校将继续携手同行,以科技为翼、用爱心护航,助力视障群体在温暖与希望中逐梦前行。”区残联副处级干部苗伟对记者说。
“助残活动为残疾人群体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和力量。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与帮扶,从政策支持、资源倾斜到日常关爱,共同构建更加包容、温暖、无障碍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能在阳光下绽放独特光芒。”青岛市盲校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史春成表示。
爱心企业送温暖,关注“星星的孩子”
5月14日,青岛东方名叶集团代表走进星梦佳园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为那里的孤独症儿童送上了温暖与关怀。
活动中,代表们在该中心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康复训练中心,深入了解中心的教学环境、康复设施以及日常教学活动安排。现场,大家与孩子们亲切交流、共同参与互动游戏,用温暖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打开孩子们的心扉。
当天,东方名叶集团与星梦佳园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还就未来在孤独症儿童康复领域的合作方向、合作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诸多共识。
“此次活动不仅为孤独症儿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各界对孤独症儿童康复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活动还为后续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孤独症儿童康复事业注入了新活力。”星梦佳园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张玉军告诉记者。
举办专场招聘会,助力残疾人就业
日前,全国助残日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西海岸新区专场在西海岸万达广场举行。2025年应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和有就业意向残疾人及其亲属共计200余人参加。
据了解,共有30家爱心企业参与本次招聘会,提供500余个适合残疾人的岗位,涵盖新媒体运营、视频剪辑、加工制造、医疗科技、餐饮服务、信息技术、法律服务等多个行业,涉及律师助理、运营专员、检测员、内勤、文员、保洁等多个工种。
“这些岗位充分考虑了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区残联就业中心主任刘同辉表示。
招聘会现场,区残联工作人员根据残疾人求职者的专业技能,热情地为他们推荐岗位,介绍岗位要求和薪资待遇等。现场还配备手语老师,为企业和听障求职者提供翻译服务。据统计,当天共有97名残疾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对于未找到心仪岗位的残疾人和未满足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区残联逐一进行信息登记,在招聘会结束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岗位推荐等内容,继续为残疾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精准对接服务。
“我们将不断拓宽助残渠道,丰富助残形式,精准对接残疾人群体的需求,以更务实的举措、更贴心的服务,为残疾人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助力他们在生活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区残联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刘伟对记者说道。
■相关新闻
送上法治大礼包
保障残疾人权益
5月16日,区残联联合区法院、铁山街道办事处、海西法律服务所,到青岛市盲校、青岛蕴山爱老院开展“法治护航,点亮心灯”“点亮夕阳,法护银龄”等助残普法宣传活动,为残疾人送上“法治大礼包”。
在青岛市盲校,法官将“未成年人保护”“道路交通安全”“校外风险提示”等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们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与义务、法律对残疾人的司法保护等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志愿者还精心设计了试穿法袍、敲击法槌等环节,将法律内容转化为可参与的趣味体验,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青岛蕴山爱老院,海西法律服务所律师围绕残疾人权益保障、财产继承、社会保障等高频法律需求展开讲解。从生活琐事到法律难题,律师专业又细致的解答让大家直呼“涨知识”。现场还发放了残疾人法律法规手册、民法典手册等宣传资料,受到参与者的热烈欢迎。
近年来,区残联自觉扛起“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政治责任,与政法部门、司法部门等建立协调机制,凝聚法治合力,成立残疾人纠纷调解工作队,丰富服务供给、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让广大残疾人在享有和实现各项合法权益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下一步,区残联将持续推动普法宣传常态化、制度化,将普法宣传有机融入残疾人日常生活,不断增强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