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董家口经济区以“1531”思路锚定发展航向,加快构建以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为主导的创新型产业体系

厚积高质量发展“园”动力

  □本报记者 董梅雪

  位于董家口经济区的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自2023年9月份揭牌以来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能级加速跃升。今年一季度,园区工业产值达152.3亿元,同比增长5.6%,总量位居青岛市各专业园区首位。
  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是西海岸新区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今年以来,董家口经济区锚定“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循环经济区、绿色新港城”目标,以“1531”发展思路为统领,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年”行动,着力抓好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提质、平台搭建、配套服务等工作,加快构建以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为主导的创新型产业体系,专业园区效能不断释放。

  >>锚定六大赛道<<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做强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必须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作支撑。今年以来,董家口经济区聚焦项目建设,优化招商机制,联合新区招商部门、董家口发展集团构建“一体化招商”模式,瞄准石化、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精准发力,同时成立“项目攻坚年”指挥部,下设“1办8专班”,由经济区管委领导牵头挂帅,定期走进项目现场,解难题、促进度,聚焦全过程服务,形成“签约-开工-竣工-投产”闭环管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聚焦技术改造与新质生产力培育,今年以来,董家口经济区积极承接落实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和新区“5+5+7”重点产业,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锚定石化上游基础原材料、高性能聚烯烃材料、高性能橡胶材料、高性能轮胎制品、高端专用化学品、精品特钢新材料等六大赛道,提质发展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优势产业。一季度,董家口经济区4家市级链主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34亿元。同时,14个技改项目加快建设,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传统化工产业正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搭建五大平台<<
  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为赋能园区发展,董家口经济区搭建五大发展平台,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科研成果转化、产业链条延伸,激活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在科创平台方面,支持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中试平台方面,加快推进董家口新材料及绿色化工科创园中试基地投产运营,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在产业平台方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布局精细化工产业园、电子化学品专区等“园中园”,承接中试基地、研究院等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化工产业园与集成电路产业园协同联动发展;在产投平台方面,支持董家口发展集团产业化转型,深度参与产业投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创新型企业孵化;在能源平台方面,围绕降低园区生产要素价格,提升园区企业竞争力,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思路,大力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降低电力、蒸汽、天然气等要素价格。
  下一步,董家口经济区将继续推动平台建设,推动诚志研究院等项目落地,协助企业申报市级技术创新平台,构建研发、中试、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强配套优环境<<
  夯实园区绿色发展硬支撑

  近年来,董家口经济区将基础设施配套、安全环保作为园区发展的“硬支撑”,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加快园区配套服务是提升产业发展的基础,一季度,董家口经济区新开工诚志电力配套等5个项目。积极落实园区支持政策,申请奖补资金,深化银企合作,助力企业加快发展。
  同时,探索开展“无废园区”创建,实施“无异味化工园区”2.0工程,完善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生态风险防控能力和治理效能。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持续加强绿色园区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从项目攻坚到创新突围,从绿色转型到安全护航,董家口经济区正以“1531”发展思路冲刺全年产值目标,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要,加速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循环经济区、绿色新港城,在全市和新区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勇挑大梁。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