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卫街道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竞逐“空中蓝海”
低空经济“飞”出卫城新活力

▲学员们在风向标航空实训场练习操作无人机。□记者 祁璟 摄

▲风向标航空自主研发的“智航飞鹰”F2000吊运无人机。
□本报记者 祁璟
从城市乡村的低空快递运输到航空测绘的精确度量,从应急救援的快速响应到农林植保的精准作业,从医疗救护的高效转运到通信中继的稳定支撑……作为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潜在市场规模巨大。为了让低空经济“飞”得更稳,灵山卫街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种子选手”,让卫城的天空成为低空经济的技术“秀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位于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的青岛风向标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向标航空”)正是灵山卫街道低空经济企业的佼佼者。
风向标航空成立于2015年,业务范围包括无人机特种装备的研发制造与技术服务、民航局无人机执照培训、校企合作与科普研学等,目前该企业已发展成为一家综合型科技创新企业。公司已开办108期培训班、培训学员15000余人;拥有无人机相关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项,创建“智航飞鹰”品牌,自主研发的多公斤级多旋翼无人机和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抢抓风口
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
风向标航空成立于2015年9月,于2019年落户于灵山卫街道。“当时无人机应用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应用场景多、操控员紧缺,我们发现其中巨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成立了风向标航空,进军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培训的新赛道。”风向标航空总经理姜海涛告诉记者。
在风向标航空的实训场,记者看到每个训练场地都有培训教员手把手教学员如何操控无人机稳定、精准飞行。“每个训练场地都按国家标准进行修建,并且在训练区域外围安装电子桩,对无人机进行飞行监测。”姜海涛介绍,风向标航空拥有最先进的无人机设备及模拟练习教室,标准化建设走在行业前列,2017年成为民航局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山东考试中心;2023年,企业开始发展青少年无人机培训、研学等业务,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优秀服务单位”及“卓越训练机构”,已成为国内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无人机执照培训基地之一。
精益求精
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立足技能培训行业的基础,而教学体系、教员水平等“软件”的持续优化,则是一家培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进行无人机操控时,遥控器是核心控制设备,包括手握式设计的遥控器本体、控制飞行方向的摇杆、实现功能操作的按钮,以及显示无人机状态的LCD显示屏。”在实训场地,从业6年的“四会教员”田启超正向新学员们讲解基础知识。“这两年学员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学员需求,我们也在不断优化课程,希望能进一步提升学员的技能水平,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田启超说。
为提升教员的业务水平,风向标航空引入“四会教员”先进管理方法。“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的‘四会教员’是通过技能大评比选拔出来的,他们都是教员队伍中的佼佼者。”姜海涛说,未来风向标航空还将继续在培训业务上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学员深层次培训,尤其是无人机技术服务、操控应用及各类特殊场景应用人才的培训;适应行业发展,推出就业班,优化装调维护、无人机实操等课程设置,让学员毕业即拥有双机型操作证,实现参训学员毕业即上岗的目标。
从“四会教员”选拔到教学课程的优化,从建设无人机国家标准飞行场地到模拟练习教室的不断升级,每一次培训体系的优化提升,都离不开风向标航空的精准投入、先行先试。2024年,风向标航空累计培训学员约2000人,同比翻番增长。
转型升级
形成多元化业务布局
随着技能培训业务不断拓展,风向标航空意识到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催生的综合经济形态,单一的技能培训业务不能让企业在这条赛道上持续“领飞”。因此,风向标航空于2020年注册成立了子公司——山东风向标智航装备有限公司,专门开展无人机技术服务、研发生产及销售。
“无人机在巡山、防火、风电巡检、测绘、植保、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还可以进行特殊物品运送,而中大型无人机还可以向道路运输不便的地区运送建材、机械等重物。”姜海涛介绍,日前,风向标航空在灵山卫街道建立了无人机森林防灭火应用示范点,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防火巡查效率,该模式预计今年下半年进行全区推广。
无人机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也带动了无人机技术服务业务联动发展。“企业正是在这种行业发展趋势中,开始拓展技术服务业务,并着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姜海涛说,公司通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进行深度技术合作,已成为山东省工信厅重点关注的通用航空装备代表企业,目前山东风向标智航装备有限公司在济南市、临沂市、日照市以及青海省西宁市等均设有分公司,业务体系立足山东、辐射全国。
灵山卫街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变“企业找服务”
为“服务找企业”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灵山卫街道抢抓这一发展机遇,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以一流的营商环境保障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品质西海岸”建设贡献灵山卫力量。
近年来,灵山卫街道围绕企业服务、经济运行、招商引资等工作,突出重点、持续发力,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常态化开展“政企心连心 卫商一家人”活动,线上依托“希企通”“智慧统计+”等企业问题反馈平台,线下发挥好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小站作用,为企业、政府共商问题、共谋发展打造线上线下阵地。立足企业发展需求,街道组建“卫企服务团”,引导党员干部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精准服务,健全党建引领下的政企互动机制,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一站式”服务,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土壤。灵山卫街道将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政策即享’,加强政企良性互动,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全方位、全周期、全链式强化精准贴心服务供给,把‘企业找服务’转换为‘服务找企业’,实现政府‘领跑’、企业‘零跑’,以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助力企业拔节生长,推动卫城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灵山卫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