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道德模范年夫顺荣获中国航天基金会奖航天贡献奖
深耕科研三十载,匠心守得繁花开

▲年夫顺一心扑在科研攻关上,用创新与奋斗书写非凡篇章。
□本报记者 王雪
近日,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仪式上,特别颁发了2024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道德模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荣获2024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航天贡献奖。
作为我国电子测量仪器学科的带头人,年夫顺从事电子测量仪器科研工作已超过30年,主要研究方向是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毫米波与太赫兹测量仪器和自动测试系统。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年夫顺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北斗导航卫星、5G移动通信、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以及相控阵雷达、风云气象卫星、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等重点装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大力发展相控阵雷达、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移动通信、电子侦察与电子干扰等电子设备,急需一种高端精密测量仪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彼时,参加工作没多久的年夫顺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走向了研制我国首台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攻关之路。当时,年夫顺面临的是没有技术参考、没有核心器件、没有生产配套的“一片空白”,甚至连团队成员也只有个位数。对此,年夫顺没有气馁,他带领团队加强科研攻关,经常奋战到凌晨,有时甚至连睡觉做梦都在琢磨技术攻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我国首台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在年夫顺团队手中诞生,我国以科技自立自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设计制造技术的国家,成功解决了电子信息装备的测量难题。
目前,我国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已实现家族化与系列化发展,构建了批量生产的产品线。
2004年,太赫兹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极具发展潜力。年夫顺瞄准这一发展领域,带领团队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太赫兹测量关键核心技术,并形成系列化产品,填补了我国多项空白。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成套提供从太赫兹测量仪器到测量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近几年,年夫顺又瞄准微波大功率集成电路芯片测量难题,带领团队发明了裸芯片热态参数测试方法,解决了大功率微波半导体芯片在片测试难题,集成研制了首台超宽频带一体化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大功率矢量网络分析仪。
目前,年夫顺正带领团队探索太赫兹无损检测技术工业应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希望研发更适合工业应用的低成本、小型化的太赫兹无损检测仪器,促进太赫兹无损探测技术大规模工业应用。
面对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大趋势,年夫顺积极谋划数字化和智能化测试技术的发展。“我希望利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测量仪器,进一步提升传统测量仪器的测量能力,并利用前沿技术发明颠覆性测量仪器,为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提供新型测量仪器。”年夫顺说。
多年来,年夫顺一直保持着“每周工作六天半”的习惯。为什么要这么拼?他回答:“在关键技术创新领域,全球竞争激烈,我们稍有松懈就会被其他国家的前沿科技抛在身后。因此,对于想培养和造就一支年轻的科技人才队伍,带领创新团队进入国内一流、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的一面旗帜,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经年累月的辛勤耕耘、不懈奋斗,让年夫顺获得了一系列荣誉。近年来,年夫顺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发明专利授权46项、国家标准3项,出版论著和发表论文85篇,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先进个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青岛和山东最美科技工作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