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碘”知识,吃出健康
如何科学补碘、远离碘缺乏病,听听专家怎么说
□本报记者 龚鹏
今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 推动健康发展”。为唤起群众对碘与健康关系的重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近日,记者走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请外一科副主任医师邓康、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管雯雯就“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如何科学防治碘缺乏病”等给出一份健康指南。
碘是合成甲状腺
激素的重要角色
“说起碘,就不得不提到甲状腺激素。因为它如同身体的‘总调度’,时刻调控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从维持身体正常温度,到促进肌肉收缩,再到调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甲状腺激素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碘的参与。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堪称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基石。它在人体各系统中穿梭,为生命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邓康表示,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也是碘的“储存仓库”和“加工厂”,它分布在咽喉两侧,形似蝴蝶。“碘进入人体后,在甲状腺中聚集并被利用,生成甲状腺激素,再输送到身体各处。”邓康说道。
缺碘将影响发育
或引发代谢紊乱
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从生命伊始便紧密相连。
据管雯雯介绍,人类在胎儿时期,大脑便开始发育,神经细胞如同等待指令的战士,蓄势待发。而碘就是开启大脑发育的关键钥匙。在妊娠至出生后的两年内,大脑发育的速度惊人,神经元数量迅速增长并开始分化。碘元素在此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能够协助神经元完成增殖、迁移和分化,为未来的认知、记忆和运动能力奠定基础。“一旦碘供应不足,神经元的发育就会受到阻碍,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出现智力障碍、生长迟缓等问题。”管雯雯说道。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碘是他们成长路上的“能量助推器”。“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碘的充足供应能确保甲状腺激素正常合成,从而促进骨骼的发育和身体的生长。”邓康表示,“即使进入成年,碘依然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碘摄入不足,甲状腺功能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即俗称的‘大脖子病’。”此外,缺碘还可能引发代谢紊乱,使人容易感到疲劳、精神不振,甚至影响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食用碘盐可补碘
含碘食物适量吃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适量补碘呢?邓康给出了他的意见。
“合理食用碘盐可有效预防碘缺乏病。”邓康表示,碘盐将碘巧妙地融入日常饮食,为人体提供稳定的碘来源。然而,食用碘盐也需讲究方法。烹饪时,碘盐不宜过早加入,以免碘在高温下挥发损失。建议在菜肴快出锅时再加入碘盐,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碘的含量。
“除了碘盐,大自然还赋予了我们许多富含碘的食物。”管雯雯补充道,“海带、紫菜、海苔等是碘的天然宝库,它们生长在海洋中,吸收了大量碘元素。在日常饮食中适量食用这些海产品,可有效补充碘摄入。此外,菠菜、芹菜等蔬菜也含有一定量的碘,也可作为碘的补充来源。”
孕产妇碘需求大
盲目补碘不可取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对碘的需求各不相同。管雯雯表示,普通成年人每天摄入120微克的碘即可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碘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因为她们需要为胎儿和婴儿的发育提供足够的碘。其中,孕妇每日需摄入约230微克的碘,哺乳期妇女需摄入约240微克。
在补碘过程中,需警惕碘过量的问题。“高碘地区的人群无需额外补充碘。盲目补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补碘时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身体状况,合理调整碘的摄入量,同时要均衡饮食,这样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管雯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