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标困局”到“两头吃香”
受益于“三同”认证,西海岸新区这家出口企业成功打开国内市场
□本报记者 王雪
“这条生产线的砂轮,既能出口,又能内销。对企业来说,两条腿走路,能走得更长远。”青岛万基万工具有限公司砂轮生产部科长金成勋说。
内外贸产品标准不同,同时进入两个市场,如何做到?西海岸新区这家出口企业通过创新融合“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质量模式与质量管理体系,成功破解产品内外贸标准差异难题,实现质量提升与市场拓展“双赢”,为新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转战内销
国内外标准差异成“拦路虎”
青岛万基万工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砂轮磨具的出口企业,近年来,受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影响,企业将陶瓷结合剂砂轮产品销售转向国内市场,却因内外贸质量标准不统一导致产品屡遭退货,客户投诉频发,企业遭遇信任危机,国内市场拓展举步维艰。
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通过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内销却屡屡碰壁。青岛万基万工具有限公司迅速梳理原因,发现产品标准不一是其中症结:产品虽然符合出口国标准,但是内销时标准要求发生变化。“同一款产品,出口时使用磨具洛氏硬度计检测符合要求,内销时按国标使用喷砂硬度计检测却不合格。以这款砂轮为例,砂轮的硬度从F到Z排列,国外客户需要K硬度的砂轮时,按照国内检测标准则可能是L-M硬度。”金成勋说。
转战内销,难道只能换设备和生产线?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投入。2023年1月,区市场监管局得知企业这一情况后,邀请认证机构专家进驻企业,共同组成攻坚团队,研究解决方案。
打通堵点
“三同”认证赋能质量跃升
在区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青岛万基万工具有限公司将“三同”管理理念深度融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从技术升级、检验优化、体系融合等三方面破解难题。
“我们调整了陶瓷砂轮的配料比例,优化烧成温度和时间,历经数十次试验,终于让产品硬度和性能同时满足国内外两种标准。”金成勋介绍,团队制定“硬度等级差异表”,统一检验比对依据,并委托第三方机构验证,确保产品安全速度、平衡度等关键指标均高于出口及国标要求。
针对内销产品检验偏差问题,攻坚团队协助企业重新修订《出厂检验标准》,明确区分内外贸产品的硬度检测设备及指标,严格执行“先检验后出厂”原则,并引入第三方检测机制。金成勋表示:“标准分线管理后,内销产品合格率显著提升,客户退货率连续三个月归零。”
借助“三同”认证,企业还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全面修订,将质量管理体系/产品目标与公司经营、管理目标有机结合,纳入绩效考核。2023年6月,企业拿到“三同”工业品产品认证证书,实现了管理体系与实际业务的高度契合。“过去体系文件‘纸上谈兵’,现在真正成了指导生产的‘操作手册’。”金成勋感慨道。
内外兼修
“两条腿”跑出发展加速度
据了解,拿到“三同”工业品产品认证证书后,不合格率控制在1%以内,万基万成为国内多家汽车企业的指定供应商,月均销售额突破120万元,国内外市场份额各占一半,且国内市场份额还在逐步上升。“国内某大型制造企业此前因质量问题终止合作,后来看到‘三同’认证后主动重启订单,目前月采购量已超百万元。”金成勋透露。
“‘三同’管理是打通国内外市场壁垒的重要手段。”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四中队中队长、一级主任科员刘士友指出,青岛万基万工具有限公司通过“三同”认证将国际先进标准转化为内销竞争力,既提升了产品质量,又以“一把尺子”赢得客户信任,为区域企业融入“双循环”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目前,西海岸新区正以“三同”实践为范本,引导更多企业通过质量升级拓宽市场空间,加速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