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胶南街道发布区域化党建赋能幸福家园建设“家友汇”服务项目

汇聚“家”力量,传递“家”温暖

  □本报记者 祁璟
  
  为凝聚区域化党建“家力量”、激发基层治理“家速度”,近日,胶南街道召开区域化党建赋能幸福家园建设“家友汇”服务项目发布暨“小区一家亲”党建工作推进会议。会上详细介绍街道“1+1+N”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及“小区一家亲”党建服务品牌成果,正式发布“家友汇”服务项目,并举行六大服务项目结对共建仪式与“区域化党建赋能幸福家园建设家友汇”揭牌仪式,旨在整合辖区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创新党建模式
激发治理活力

  胶南街道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新路径,推出“1+1+N”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与“小区一家亲”党建服务品牌,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1+1+N”区域化党建模式以1个社区为统筹引领,1家中心企业发挥带动作用,联合N家驻街单位共同参与。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完善工作机制、梳理供需清单、打破信息壁垒,形成“党建共抓、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担、社会共治”的协同治理格局。
  “小区一家亲”党建服务品牌以“家”为精神内核,成立小区党支部,组建红色业委会和红色物业,并建成卢河家园“帮您小屋”等5处党群服务微阵地。同时,常态化开展邻里健身、亲子互动等特色活动,将“家”的温暖融入社区治理,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小区成为温馨的幸福家园。
六大服务项目
暖心惠民便民

  会议现场发布的“家友汇”服务项目,深度融合“1+1+N”区域化党建的资源整合优势与“小区一家亲”党建服务品牌的精细化服务特色,通过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将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高校等资源精准引入小区,构建起“资源共享、需求对接、服务联动”的党建服务生态圈。
  “微议事”环节成为一大亮点。街道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小区居民代表、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常态化共建项目落地、提升“幸福家园”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代表们分享了社区治理措施、小区管理经验及企业参与基层服务的创新实践。这种情景化的议事模式,生动展现了街道整合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通过提议收集、协商研讨、决策落实的闭环管理机制,真正实现“自家的事自己家人商议”,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
  为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会议现场举行了六大服务项目结对共建仪式。弘德学校党支部与卢河家园小区党支部结对“场地共享”惠聚项目、临港消防救援站党支部与瓦屋经济适用房小区党支部开展“赋能铸魂”宣教项目、青岛海之冠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党支部和阳光一号小区党支部点亮“救危济困”帮扶项目、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和卢河水岸小区党支部点亮“爱心接力”公益项目、胶南街道机关党建工作党支部和青岛福茂荣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点亮“聚能共创”协同项目、胶南街道机关经济工作党支部和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党支部点亮“筑梦领航”赋能项目。这六大项目涵盖了民生服务、安全保障、公益帮扶等多个领域,将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福利。
凝聚多元力量
共建幸福家园

  为激发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对“家友汇”服务项目的热情,持续推进项目提质增效,胶南街道分别为企业代表、学校代表、医院代表和社会组织代表颁发“家友汇·爱家使者”聘书,并为“区域化党建赋能幸福家园建设家友汇”揭牌。
  “家友汇”服务项目是胶南街道区域化党建与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成果的结晶与升华,集立足优势、全域统筹、资源共享、持续创新四大特色于一体。该项目搭建起多元主体与居民需求的桥梁,将机关、企业、学校等各方资源有效整合,精准对接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下一步,胶南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以“家友汇”为纽带,在强化组织保障、推动项目落实、促进协同融合上持续发力。通过优化机制、创新服务,推动资源下沉小区,服务落地基层,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全力谱写“幸福家园”建设新篇章。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