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张家楼街道深耕细作,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

奏响畜牧强街“新牧歌”


  青岛康大食品有限公司祖代兔场内,工作人员查看肉兔生长情况。 (张家楼街道供图)
  □本报记者 祁璟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围绕畜牧业全产业链“精耕细作”,以标准化养殖、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成功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4年,张家楼街道获评青岛市现代设施农业(设施畜牧、设施种植)引领镇,辖区内康大兔业获评省级畜禽粪肥还田种养结合样板典型。

  >>构建品牌矩阵<<
  打造产业新标杆

  张家楼街道立足资源禀赋,以培育特色畜牧品牌为着力点,全力构建“国字号+省字号”品牌矩阵,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位于张家楼街道的青岛阜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西海岸新区万头标准化自动化养猪企业之一,该企业拥有5栋猪舍车间与5套先进养殖设备。在猪舍车间内,自动化喂水喂食系统、全自动刮粪收集系统、正负压通风和空气过滤系统协同运转,实现养殖全过程精准管控。凭借这套完善的智能养殖体系,企业于2021年3月获评“青岛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024年被评为青岛市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在张家楼街道,青岛硕瑞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成绩亮眼。这座2023年建成、2024年投产的现代化养殖场,占地550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共建成养殖单元45个,设计存栏育肥猪45000头。凭借庞大的规模优势与科学管理模式,该养殖场成功入选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张家楼街道加速构建多品类、全链条的畜牧产业体系。目前,街道已形成生猪、肉牛、肉羊、肉兔等六大养殖品类,年出栏商品猪3万头、肉牛800头、肉羊2000只,肉鸡、肉兔年出栏量分别达到400万只、80万只。

  >>全链科技驱动<<
  激活发展新动能

  青岛普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西海岸新区现代化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园,出产高品质有机无抗牛肉。为保障牛肉的品质,企业精选优质牛种,采用高品质营养饲料,并引入多种中草药用于防病抗病。其独特的96小时排酸工艺,不仅有效抑制有害细菌滋生、降低胆固醇,更显著提升了牛肉的整体品质与口感。此外,企业构建起全链条追溯体系,实现从牛种培育、饲养育肥到屠宰加工、储藏运输的一体化管控,确保每一块牛肉品质可查、安全放心。
  青岛普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正是张家楼街道“科技兴牧”战略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街道坚持“科技+产业”双轮驱动,全力构建完整的畜牧产业链条。目前,已培育规模化养殖场48家,发展专业养殖户130余家,配套建成生猪和家禽定点屠宰企业各1家、饲料生产企业3家、宠物食品加工企业6家,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闭环。
  在智能化升级方面,张家楼街道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双管齐下,推动企业广泛应用自动化投料、智能控温、机械除粪等先进设备,并建成青岛溪林谷休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青岛普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等现代化养殖示范基地,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绿色发展<<
  构筑产业新格局

  张家楼街道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位于张家楼街道的青岛康大食品有限公司祖代兔场建有现代标准化兔舍6栋,采用国际先进的三联体密闭式繁-育循环育成模式,配备自动投料、自动饮水、自动环控设备,2022年被评选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值得关注的是,该养殖场构建起完善的种养结合体系:将兔粪综合利用生产优质有机肥料,施用于田间、果园、菜园,既改善了土壤结构,又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同时有效降低碳排放,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024年,企业养殖基地获批山东省畜禽粪肥还田种养结合样板基地。此外,作为肉兔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康大食品还将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据了解,张家楼街道还有两个畜牧业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其中锦石康立体养殖基地项目设计生猪存栏量7万头,年出栏量可达14万头;青岛硕瑞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蛋鸡养殖项目规划存栏72万羽,日产鲜蛋68万枚。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街道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