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升级!张家楼大集搬新家啦
距地铁站仅300米,新增200余个停车位,大集赶出幸福味

▲居民在张家楼大集选购蔬菜。(张家楼街道供图)
□本报记者 周莹
7月5日,搬迁新址后的张家楼大集迎来了首个开集日。大集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据悉,新址位于青岛地铁西海岸快线张家楼站北300米左右,占地面积约80.5亩,依旧是每逢农历一、六开集。张家楼街道以科学理念精心规划,首期打造长达2600米的标准化摊位区,可容纳300至400个摊位有序经营;新建15座雨棚,可为商贩、顾客遮阳避雨;新增200余个停车位,有效解决了赶集群众“停车难”问题。搬迁新址后的张家楼大集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全面,产品种类更加丰富,环境也更为整洁有序,实现了从传统集市向张家楼街道新地标的完美升级。
焕新升级
赶集有了新体验
当天一大早,张家楼大集就热闹起来,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各色商品琳琅满目,新鲜的蔬菜散发着泥土的清香,五颜六色的水果让人垂涎欲滴,熟食摊前,顾客排队等着购买美食。
摊主张怀民的摊位就在大集入口处,他那杆磨得发亮的旧式木杆秤格外引人注目。“这老伙计,跟了我35年喽!”张怀民一边麻利地称着一把翠绿的菠菜,一边对记者说,“以前赶集,那真是‘看天吃饭’。日头毒了晒得慌,雨点子大了就淋成落汤鸡了,收摊时还一脚泥,你再看看现在。”他指了指头顶那高大的钢架雨棚,“再也不用担心日晒雨淋了,连我这老秤星看着都比以前清楚了。”
这份“看得见的踏实感”,同样暖了赶集人的心。带着孩子来赶集的新区市民李欣然告诉记者:“新集的变化太大了。以前来赶张家楼大集,找停车位能急出一身汗,转好几圈都停不下车。现在新增了那么多停车位,停车方便多了。而且大集上的过道也更宽、更平了,拉着小车走,一点都不费劲。”
科学布局
升腾浓浓烟火气
张家楼大集的蝶变,是张家楼街道立足长远、精细谋划的结果。“改造张家楼大集,绝非简单的硬件提升,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打造一个‘烟火气’与‘现代化’共生共荣的社区生活枢纽。”张家楼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80多亩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肩负着保障居民‘菜篮子’‘米袋子’的重任。我们坚持‘科学规划、便民利商、文化赋能’三位一体,力求让新大集成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活力源’。”
据介绍,张家楼大集首期建成长达2600米的标准化摊位区,可容纳300至400个摊位有序经营。同时,按照“生熟分离,干湿分区”的原则,设置海鲜水产品区、蔬菜区、水果区、杂货区、小吃区等区域,彻底告别了昔日杂乱无章的现象。“以前基本上都是先到先占优势摊位,现在规整多了。”经营海鲜的摊主赵来恩对集市规划赞不绝口。此外,大集还新增15座雨棚,为商贩、顾客遮阳避雨;新增200余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赶集群众“停车难”问题;完善了排水系统,确保雨天不积水。基础设施的升级,为升腾烟火气注入了强劲动力。
地铁直达
群众赶集更便捷
搬迁新址后的张家楼大集距离青岛地铁西海岸快线张家楼站仅300米左右,让群众赶集更加便捷。
“赶集啊,图的就是个热闹劲儿和人情味儿,现在新集距离地铁站更近了,我们赶集更方便了。”专门从青岛市区前来赶集的刘力勤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他指了指旁边几位正在聊天的老人说,“听说今天新集开集,我们老哥几个赶最早的一班地铁,早早地来‘报到’。新集敞亮多了,也更热闹、更有人气了。”
张家楼大集的搬迁,不仅彻底规范了经营秩序,更致力于为周边居民打造一个便捷、舒适、安全的一站式农副产品采购地。这里既有新鲜果蔬、肉禽蛋奶,也有飘散着诱人香气的特色小吃,全方位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