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里镇依托港城优势,聚焦服务保障、平台搭建、创业扶持精准施策,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让“港城经济流量”变“就业人口增量”

▲泊里镇举办电工职业技能培训班,拓宽居民就业渠道。(泊里镇供图)

▲泊里镇打造泊里大集美食餐饮街区,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丁霞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泊里镇立足董家口港区、氢能产业等资源优势,按照“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聚人”的思路,从“服务保障、平台搭建、创业扶持”三方面精准施策,全力推动“港城经济流量”转化为“就业人口增量”。今年以来,域内新增市场主体499家、从业人员1273人。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就业37704人,适龄劳动力就业率达98.9%。
做优服务保障,稳住就业基本盘
为了更好稳住就业大局,泊里镇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的“1+6+N”就业服务网络。“这张网精准捕捉7类未就业人群需求,通过‘一人一策’的定制帮扶,成功助力866人重返职场。”泊里镇社会事务中心主任朱长鹏告诉记者。
在泊里大集,“零工市场”成为灵活就业的新热土。这里融合传统地摊经济与现代就业需求,汇集岗位超1300个,目前已解决533人就业问题。同时,泊里镇积极向外拓展,与新区东部镇街携手打造劳务输出特色品牌,带动3344人实现异地稳定就业。针对宝妈等特殊群体,泊里镇精准施策,全力促进特殊群体就业,12位宝妈经过培训找到了合适的工作。通过公益性岗位精准兜底,全镇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690余名。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就业。泊里镇结合“益企发展”大服务活动,主动对接董家口港区、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引入专业人力资源机构,创新采用定向招聘、定点帮扶模式,解决了企业4300余人的用工需求,并引导征地企业优先聘用搬迁村庄富余劳动力,实现企业与劳动者的双赢。同时,泊里镇汇编惠企政策,梯次培育民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丰富港都茂大型商业综合体、合悦里商业街等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业态,吸引鼎泰酒店、世纪华联等320家企业和商户入驻,累计发放惠企“服务包”1500余份,吸纳就业2500余人。
此外,泊里镇开展“法治护航就业”专项行动,组建“专职+兼职”复合型金牌调解队伍,在董家口港区和产业园区设立劳动维权调解工作站3处,实现简单争议48小时内化解。构建“一个中心、三方联动、多元参与”调解机制,成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汇聚工会、“两院”、公安等部门合力,有效化解复杂劳动争议。2024年以来,针对港口装卸工、电商客服等劳动人事争议问题高发岗位,组织普法讲座6场、培训335人次,调解劳资纠纷185起,追回欠薪703万元。
搭建多元平台,打造人才蓄水池
“泊里镇以平台思维汇聚高端发展要素。依托氢能产业园、双创产业园,倡导建立‘2+N’高端产业人才联盟,链接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资源。”青岛市氢能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冯伟介绍,目前已吸引12个顶尖教授团队合作,引进40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担任智库专家,为产业升级注入智慧动能。
双创产业园内的化工人才培训中心,正是产教融合的生动样板。该中心聚焦专业证书教考与碳中和服务能力提升,今年已为产业输送35名急需人才。
针对董家口港区与镇域企业需求,泊里镇打造技能人才供应链。通过引进5家优质培训机构,与双星轮胎、金能化学等45家企业建立“订单式”培训合作机制,精准对接供需两端。该机制已覆盖叉车工、电工、面点师等8个紧俏工种。今年以来,培训310余人次,其中302人考取职业资格,持证上岗率达98%。
同时,依托董家口港物流枢纽与省级卫星镇优势,泊里镇高标准打造新区电商主体创业培育中心、数字贸易品创园。与重庆大龙网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深度合作,着力破解本地农产品“有品无牌、有产无量”的痛点。目前数字贸易品创园已吸引120家市场主体入驻,开展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培训6场,累计培训13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农村就业质量与竞争力。
加大创业扶持,开辟就业新空间
“泊里镇将创业视为做大就业增量的源头活水。政策扶持上,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惠及个体工商户、新农人项目120个,发放贷款超1500万元。”朱长鹏告诉记者,泊里镇构建“创业培训+创业贷款+补贴申领”一站式服务体系,投资1375万元打造功能完备的创业大厦,已成功孵化7个创业团队,带动就业213人。
为个体经济注入强劲动能,泊里镇投资3200万元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培育6家年销量超5万吨的粮食贸易龙头企业,创造455个就业岗位。引导搬迁村民利用港区、园区集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扶持开办超市、汽修等个体商户214家。通过打造泊里大集美食餐饮街区,盘活闲置民房116间,吸引98户个体创办美食商铺,让580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富有特色的创业生态正在泊里加速形成。泊里啤酒美食嘉年华效应持续释放,催生啤酒大篷、特色小吃街等5处创业“新地标”,创造导游、文创设计等46个灵活就业岗位。探索“手造非遗+文旅产业+充分就业”融合路径,“非遗文化园区+社区微业”模式成效显著。通过“龙头企业+共富工坊+合作社+村民”紧密联结,带动43名非遗手艺人成功创办家庭作坊或共富工坊,帮助214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营造“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氛围。
泊里镇立足资源禀赋,在服务中筑牢底盘,在平台上提升动能,在创业中激活源头,走出一条依托港城优势、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特色之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